蛇類出沒高峰 雄黃、石灰也沒用

每年5、6月是新北市蛇類出沒高峰期,新北市動保處去年接獲蛇類救援3650件,5至6月案件數高達1040件,幾乎占全年捉蛇案件的3分之1。專家表示,民間流傳可利用雄黃、石灰、鵝糞等物來防蛇,實際並無效用。動保處表示,居家應維持環境整潔,避免在室內外堆放雜物,以減少老鼠躲藏,可避免招來蛇類。

新北市蛇類救援前5名依序是龜殼花、紅斑蛇、臭青母、大頭蛇、黑眉錦蛇等,以新店區、汐止區、淡水區、中和區、林口區、樹林區等較多,顯示新北市轄區蛇類以「郊山地區」活動頻繁。

前台師大教授杜銘章表示,民間流傳可利用雄黃、石灰、鵝糞等物來防蛇,實際並無效用,蛇類喜歡躲藏在潮溼、縫隙多的陰暗處,所以家中應避免堆積雜物、保持環境整潔,利用擋板擋住出入口縫隙,並確保照明充足。老鼠是龜殼花、臭青母等蛇類喜愛的食物,若家中有老鼠,也比較容易吸引蛇類闖入家中覓食。

動保處表示,蛇類鮮少主動攻擊人類,通常都是民眾不小心踩到或觸碰到蛇才被反擊,居家窗戶可加上紗窗、出入口設置門檻,可有效降低蛇類進入住家的機會;居家應維持環境整潔,避免在室內外堆放雜物,以減少老鼠躲藏,且長期沒使用的水管、溝渠,亦可能吸引鼠類躲藏,甚至透過管線跑進住家,封住未使用的水管,可避免招來蛇類。

動保處提醒,郊區戶外活動時,最好穿著長袖長褲,減少皮膚直接露出,並穿戴雨鞋、手套;穿越草叢、灌木叢時,也應持手杖、雨傘等先打草驚蛇,做好基本安全防護措施。

此外,戶外看見蛇不要輕易嘗試自行捉蛇,可能會導致蛇受到驚嚇而發生攻擊行為,應與蛇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也提醒民眾發現蛇類切勿任意騷擾或飼養,避免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