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疫苗精進 每年1劑預防不是夢

未來疫苗較可行的頻率為「每年1劑」,不致影響生活。圖為寒流並不影響民眾試試好手氣的心情,各大投注站不少民眾戴口罩購買刮刮樂以求財運旺旺來。(季志翔攝)
未來疫苗較可行的頻率為「每年1劑」,不致影響生活。圖為寒流並不影響民眾試試好手氣的心情,各大投注站不少民眾戴口罩購買刮刮樂以求財運旺旺來。(季志翔攝)

新冠疫情3年來,mRNA疫苗成為各國防疫兵家必爭物資,目前國際間更約定俗成,至少要接種滿3劑疫苗。但走入後疫情時代,mRNA疫苗是否還具競爭力?有無必要每年接種?國內專家看法不一。不過,已有廠商持續發展蛋白質疫苗,將來應不需再每年接種2、3劑,較可行的頻率為「每年1劑」。

在疫情之初,國際間共有4大疫苗開發平台分庭抗禮,分別是腺病毒、次單位蛋白、mRNA以及DNA疫苗,其中腺病毒疫苗首先遭淘汰,主要因多數人都曾感染過腺病毒,導致接種後抗體反應不理想,因此在全球主張接種追加劑後,AZ就已宣告退出新冠疫苗的競爭舞台。

至於mRNA疫苗能否維持過去3年的競爭力,進一步成為未來預防新冠的主力疫苗?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認為,mRNA疫苗的最大困境在於無法有效預防感染,如只能用來防重症、死亡,以傳統疫苗開發角度來看,mRNA顯然不是新冠疫苗的最佳解答。

黃高彬認為,最理想的疫苗開發平台仍是次單位蛋白,以聯亞疫苗為例,具有刺激T細胞免疫的能力,可長期記憶病毒長相,進而殺死入侵病毒,這點經過3年已被世界驗證,因此學界也越來越重視疫苗的T細胞反應,包含BNT、莫德納都紛紛以此改進自家疫苗。

黃高彬說,聯亞疫苗當初在設計時,刻意挑選病毒核心的M、N棘蛋白,與各大廠採用的外層S蛋白相比穩定度高,因此不論新冠病毒如何變異,都具穩定的預防感染能力,這種策略可能也是未來疫苗的開發趨勢。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已有廠商持續精進蛋白質疫苗,可以預期未來的疫苗會越來越好,將來較可行的頻率為「每年1劑」。

施信如說,流感和新冠肺炎「二合一疫苗」也是研發方向之一,做法是將流感疫苗的部分基因改成新冠肺炎,打進人體後可產生2種抗體;目前研發進度較快的是香港的鼻噴劑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