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卵外露可吃嗎?醫籲不生吃避肝膿瘍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台灣人愛吃蝦,全台釣蝦場林立外,更有許多以蝦子為主打、強調多種口味的餐廳。不過,近日就有網友拍下蝦子的照片,並把腹部冒出大量橘色顆粒的部分圈了起來,詢問大家到底是什麼?迅速引發熱議。多數網友表示為蝦子的蛋(蝦卵),但認為應吃即便要吃應該吃在蝦殼的卵、而非蝦殼外,因為可能很髒;也有民眾認為如有過敏體質的人吃後恐過敏。更有網友分享吃過蝦卵後,當晚代價是掛急診、躺在醫院裡吊點滴,相當驚嚇。
對此,腸胃科醫師表示,無論蝦子是在哪個場域購買或垂釣獲得,都得記住一個重點:「不生吃」,應煮熟後再食用,以免細菌感染。避免細菌感染出現「肝膿瘍」,嚴重者恐導致敗血症或休克。
據悉,臉書社團「爆廢公社公開版」,有網友PO文詢問「請問蝦腳上面的是什麼?」可以從照片看到,被煮熟的紅色蝦子上面,位在腹部、蝦腳的地方,竟然出現一團一團的橘色顆粒,模樣讓人看了非常擔心,吃起來恐怕會有問題。
網友紛紛指出,原來這是蝦子的卵,並紛紛建議「這是蝦子的蛋」、「蛋很髒,最好不要吃」、「通常這種卵不要吃,很多人說很髒,所以剝好吃肉就好」、「蝦蛋建議別吃,因為蝦子底棲性,池底乾淨不乾淨不知道,除非您有把握可以洗很乾淨」,「蝦蛋不要吃!很髒,過敏體質的一吃秒過敏」等看法。
而有業者則表示,因蝦子屬於底棲性,外露的蝦卵可能會附著髒污及細菌,後續很難清洗,民眾吃下肚後可能會不舒服。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板橋新光健檢中心院長朱光恩表示,吃了外露的蝦卵就一定會送醫住院不太合理,不過的確海鮮類若未充分清潔或處理並不建議生吃。他說,前述情形若是在釣蝦場、或是一般市面販售處,應都是專門繁殖的蝦子,較不會有細菌污染等問題;若是溪谷、河流所垂釣者,因外面環境或河水底部是否受污染民眾無法得知,故建議不要生吃,請充分烹煮煮熟後再食用。
他舉例,他之前就曾收治一名40多歲的男患者,平時就愛吃生食,就是因吃了很多不乾淨的生蝦後出現「肝膿瘍」。他解釋,肝膿瘍就是肝化膿,肝臟裡面的感染症,指病原菌在肝臟結構內增殖,造成肝臟結構破壞,會造成肝臟局部組織壞死,發炎性的細胞會聚集在膿瘍感染的位置而形成膿包。朱光恩說,症狀嚴重者更可能造成敗血症,恐導致休克。該患者就是住院住了兩週並以細針抽膿後才改善。
朱光恩建議,如果對海鮮類食物會過敏者,除避免吃蝦、蝦卵外,也應減少生食,避免過敏或食物中毒。另外,蝦卵也很營養、膽固醇較高,若本身有高血脂、糖尿病、尿酸、痛風等慢性疾病患者也應避免食用,或吃蝦肉即可。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疫苗護照將上路?陳宗彥:研擬中、以出入境為主非國內使用
7-11招牌藏「不起眼小字母」 內行揭背後含意
吃蝦驚見腹部「一堆橘色顆粒?」過來人急勸阻:保證睡醫院
30歲體力變超差?過來人曝「1現象」:以前能連戰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