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與監管新規 何時重新上市?

(德國之聲中文網)原定周四(11月5日)於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的螞蟻集團,於周二(11月3日)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了股票上市,此前馬雲等人被中國四大機構聯合約談,引起大量討論與猜測。

據中國媒體報道,經濟學家管清友在微博評論,"監管約談是個嚴重警告。如果是券商負責人被約談,當年券商評級打分是要扣分的,嚴重影響評級和業務開展。"

他還指出,現有金融監管框架下,馬雲期望的"創新"不可能被允許。互聯網電商在監管漏洞和缺位迅速崛起的經驗不能用於金融平台。他認為,馬雲應該抓緊適應現行金融監管框架。

一周前(10月25日),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發表演講,公開評論中國金融體系:"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巴塞爾協議比較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今天是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文件太多。"

就在馬雲發言前,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才在該會議上對中國金融體系提出看法,稱近年來金融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業態層出不窮,在提高效率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金融風險不斷放大。

馬雲等人為何被約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今年6月時就在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舉辦的線上會議中指出,互聯網的網貸跟商業銀行小貸公司網貸不同,商業銀行小貸公司如果要把自己的100億放出去,放了一年,他(通過)ABS又來了100億,同樣要花一年。但在互聯網裡邊,"轉得飛快"。

此外,中國央行旗下官方公號金融時報從上周五開始,連發三篇批評馬雲及其旗下的螞蟻金服。其中一篇文章點名螞蟻集團,稱其拿到了很多的金融業務牌照,可以進行與銀行類似的存貸款業務,需要進行"審慎監管"。

文章也指出,大型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產生了一些例如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產品和業務邊界模糊等新問題,因此加快建設和完善大型互聯網企業監管框架,已迫在眉睫。

文章還指出,具有"創新"色彩的螞蟻集團實質上是跨界開展非金融、金融、類金融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種業務,是全世界混業程度最高的機構。而其龐大的規模一旦出現風險暴露,將引發嚴重的風險傳染。

螞蟻集團後續還能上市嗎?

路透社稱,市場觀點估計螞蟻集團重新上市的時間要被推遲半年左右。

據《環球時報》采訪,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如果上市公司質地優良,暫緩IPO只是暫時性的,投資者要耐心等待。趙錫軍認為,如果螞蟻集團從事金融業務,就必須接受國家金融相關方面的監管,螞蟻集團將需要按照規定對業務進行調整。

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則在貝殼財經采訪中表示,上交所要求螞蟻集團進行風險說明,且要求對上市所處金融科技監管環境改變做出評估,完全合理合規,從保護股民,提示風險的出發點也應該暫緩,但暫緩不等於退出,此前就有相應例子,相信只要符合上交所條件,仍然有繼續上市的可能。

金融,科技還是金融科技?

但也有不同的觀點,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受貝殼財經采訪表示,目前需要面對最重要問題是,螞蟻集團是科技公司還是金融公司?一個主要依靠金融業務盈利的公司是否適合在科創板上市?盡管螞蟻集團已經改名,但這並不意味著改變限制,其主要利潤、收入都來自金融業務,應該認定為一家金融公司,這其實不符合科創板的定位,因此,即便要上市,也應該調整上市板塊。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楊宇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