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癢痛 手術切除+術後放射線治療

40歲的謝小姐近20年來因左上臂「蟹足腫」造成生活不便,陸續在不同醫院接受治療的效果都不理想,經基隆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暨大里仁愛醫院整形外科兼任醫師蔡嘉軒診治,在接受蟹足腫團隊評估,歷經4小時手術切除與術後放射治療,至今已在門診追蹤2年,暫時沒有復發跡象,重新恢復美好人生。

謝小姐國小時注射卡介苗疫苗,13歲起左上臂傷口就慢慢突起,當時不痛不癢並未在意,高中時左上臂突起物慢慢越長越大,到當地診所求治最後被診斷為「蟹足腫」。在這漫長的15年期間從1×1×1公分成長到20×3×2公分,從此不敢穿無袖衣服,夏天也不敢去海邊享受陽光,深怕路人異樣眼光,晚上睡覺時又常會癢醒或痛醒,生活及工作受到巨大影響。

蔡嘉軒醫師表示,蟹足腫好發區域是前胸、雙下顎、上臂、剖腹產傷口及耳朵。過去蟹足腫因為手術切除後復發機率仍高達50~70%。目前治療蟹足腫或肥厚性疤痕增生,可選擇非手術及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方式包含使用矽膠片進行壓力治療,或是在病灶處塗抹除疤矽膠軟膏,也可以直接注射類固醇,每1-2個月注射一次,需注射6-12次。另外也可以採取冷凍治療,或選擇染料雷射及飛梭雷射治療。但針對大範圍的蟹足腫患者,目前最建議的治療方式還是手術切除加上術後放射線治療,復發率可降低至10~15%。

蔡嘉軒醫師說,研究顯示蟹足腫相關的危險因子有抽菸,喝酒,熬夜,身心靈壓力過大或是過度攝取一些茄科蔬菜(包含茄子,青椒,馬鈴薯,番茄),當然現在也有研究指出多喝綠茶或是多吃蒟蒻,或補充一些維生素D均有機會改善蟹足腫症狀。蔡嘉軒醫師建議,不管任何傷口最重要的是保持傷口清潔,建議使用生理食鹽水將傷口清洗乾淨,不建議使用優碘、雙氧水或是黃藥水清洗傷口,使用上述這些藥物清洗傷口反而會造成色素沉澱,所以盡量使用生理食鹽水將傷口上面的分泌物清洗乾淨,再塗抹抗生素藥膏照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