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致膝關節病變 男無法行走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35歲張姓男子從小被診斷罹患血友病,目前從事物流配送工作,雖定時接受血友病治療,但右膝關節仍感到疼痛、腫脹變形,且嚴重影響工作,檢查診斷為嚴重的血友病膝關節病變。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副主任唐國民表示,血友病多數是遺傳性疾病,因病人血漿中缺乏某種凝血因子,在血管破裂後,血液難以凝結,造成病人受傷後流血量大、時間長,通常體表傷口引起的出血並不嚴重,反而是內出血嚴重得多,位置大多發生在關節、組織和肌肉內部等。
唐國民指出,關節出血是血友病患者常見的狀況,最常發生的位置為膝關節、肘關節和踝關節,其次為髖關節和肩關節,當血液淤積在患者的關節腔,會使關節活動受限,因此當張先生的膝關節出血後,便無法正常站立、行走,且因關節反覆出血,導致關節內滑膜發炎,進而侵蝕關節表面的軟骨,造成關節磨損變形,最後需透過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解決問題。
唐國民指出,以往與一般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相比,血友病患者的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困難度及併發症較高,但隨著骨科手術進步,現在透過術前完善評估,術中及術後照護得宜,其實並不用擔心大量出血的風險及感染等問題,只要在術前補足患者的凝血因子,術前、術後搭配復健科的肌肉訓練,患者都能順利行走,恢復正常生活。
唐國民提醒,血友病患者因關節的出血情況,會使關節活動度受限,造成關節變形,需提早注意,此外,患者也應避免衝撞性運動,宜透過走路、健走、游泳、騎腳踏車等改善肌力、關節活動度及減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