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飆升不穩 中醫針藥控制

中醫師劉家蓁說,藥方和針灸治療可有效穩定控制血壓。(南市醫提供)
中醫師劉家蓁說,藥方和針灸治療可有效穩定控制血壓。(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0歲黃先生數月前中風後開始注意血壓,也按時服用降血壓藥,最近血壓常飆升變得不穩定求診中醫,經藥方和針灸齊下治療3個月,血壓下降穩定,收縮壓控制140mmHg以下。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說,中風在中醫又稱「卒中」,中醫認為主要病因在於病人平常氣血虧虛,心、肝、腎3臟陰陽氣血失調,若又年老體衰、飲食不節制、情緒過於極端,更易阻礙氣血運行,正氣虧虛、瘀阻脈絡,或陰虛陽亢、上盛下虛的狀況。黃先生上述狀況都有,因此中藥調理著重益氣活血、育陰潛陽,例如用補陽還五湯、天麻鉤藤飲等依體質加減用藥;穴道方面配合體針合谷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等穴位,以及頭皮針調理。

她說,黃先生血壓近幾個月收縮壓常上升至150 mmHg,治療1個月後,血壓逐漸下降,收縮壓控制在120-130 mmHg,舒張壓80-90 mmHg,持續3個月後血壓穩定。中風的治療依病人體質與病況不同,治療成效與期程也不一樣,她提醒作息正常,避免晚睡,並配合復健和運動,促進氣血循環。

劉家蓁建議居家測量血壓,可以用「722」原則:1.連續7天量血壓;2.每天量兩次血壓,早上起床1小時內和睡前1小時內;3.每次測量兩次以上,每次間隔1分鐘,紀錄兩次平均,若有心房顫動要測量3次。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學會和心臟學會制定的治療指引,居家血壓平均130/80 mmHg以上就是高血壓。控制血壓除了用藥,生活型態調整也很重要,如控制鈉和酒精攝取、體重控制、戒菸、運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