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失控毒害全身,最怕你無感!從足部不適看出5大警訊


【蔡經謙報導】台灣糖尿病患眾多,根據衛福部資料,18歲以上台灣民眾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2.4%(男性14.4%;女性10.3%),在110年十大死因中更是排名第5,是不容忽視的常見疾患。而在眾多糖尿病併發症之中,糖尿病足是相當常見,卻恐令人不知不覺間面臨截肢、甚至危及性命等嚴重風險的足部病變。

糖尿病足3大成因: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局部感染!7症狀速檢測是否患病

烏日林新醫院外傷科朱舜天主任受訪表示,糖尿病不單純只是血糖高,還會出現血管、腎臟、腸胃等共病,是合併症較多的疾病。

而在眾多共病中,糖尿病足雖然相對「無感」,但卻是需仔細留意的重要併發症。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鄧復旦曾為文指出,糖尿病足成因包括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局部感染以及足部承受壓力等。

而根據南投醫院、林新醫院衛教資料,感覺神經異常,會令患者不易發現足部傷口。當淺層傷口惡化至深層,就恐產生壞疽、侵蝕骨頭,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全身性敗血症。根據統計,約有1/4的糖尿病病患併發足部病變,其中5~15%患者須做截肢手術,比例相當高,因此不可不慎。

早安健康也整理了7個及早發現糖尿病足的徵兆,民眾平時可多留意自身雙腳,及早發現不對勁的端倪,以免不知不覺陷入嚴重的糖尿病足疾患。

雙腳刺麻:神經病變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衛教資料指出,有民眾感到雙腳刺刺、熱熱,甚至會感到麻木,擔心是中風前兆而就診,才得知原來是神經病變導致的糖尿病足。

幸福翰醫堂中醫師陳信宏則受訪指出,糖尿病引發的腳麻症狀與一般腳麻大不相同,而是如同腳趾穿了「護罩」、戴上手套、襪子般,即使手摸也搔不到癢處。

傷口不易癒合、冰冷、指甲異狀:血液循環不良

根據長庚醫院衛教資料,血液循環不良為糖尿病足重大問題之一,當血液流通不足,就會讓足部冰冷,甚至使傷口不易癒合、感染。中醫師廖桂聲則受訪指出,當糖尿病患者末梢血液循環出問題,就容易受細菌、黴菌而罹患灰指甲。

甚至曾有案例,因糖尿病再加上灰指甲,導致剪指甲十分困難,因此自行使用剪水果的大剪刀修剪,而不慎剪下自己的腳趾,造成無法縫合的開放性傷口。

京華中醫聯合診所中醫師鄒瑋倫受訪表示,民眾可協助患者檢查雙腳,透過觸摸判斷是否冰冷,並檢查腳指甲狀況以判斷糖尿病足徵兆。

長繭、足部變形、拇指外翻:運動神經病變、神經障礙

長庚醫院衛教資料指出,由於糖尿病患恐產生運動神經病變,恐令雙腿肌肉群力量失衡,使得足部壓力分布不均,而集中在大拇指關節、腳跟等處。使患者容易長繭,嚴重時甚至造成壓瘡。

此外,運動神經障礙也易導致肌肉萎縮、足部變形,間接造成關節病變。由於足部韌帶強度減低,也恐造成大拇趾外翻等症狀。

間歇性跛行:血液流通不順、下肢缺氧

綜合台東基督教醫院與中醫師鄒瑋倫的資料,間歇性跛行是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液流動不順,導致下肢缺氧的典型症狀。表現為走路時雙腿肌肉酸痛,而休息時緩解。患者雖坐下沒事,然而一旦站立行走、上坡、走斜坡就痛到想坐下。

而該症狀約有25%的病人會持續惡化,導致行走距離受限,進一部降低糖尿病患的運動意願並影響生活機能。

皮膚乾癢、脫屑、龜裂:血液循環不佳、汗腺/皮脂腺分泌減少

台東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指出,糖尿病患由於足部血液流動不佳,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等問題。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揚志資料指出,糖尿病人當大血管硬化,恐導致下肢皮膚萎縮、毛髮減少、膚色斑駁;小血管循環變差則令皮膚營養變差;自律神經病變令汗腺、皮脂腺分泌減少,種種原因下來就會令皮膚更乾、脫屑、龜裂。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也曾表示,糖尿病患血糖控制差,當季節變換(如入秋時),就恐令皮膚乾燥搔癢、發紅、脫屑,下肢因血液循環差症狀又更為嚴重。患者平時就應留意肌膚保濕,以免產生搔癢症狀。

糖尿病足部病變可透過簡易問卷檢查!透過日常護理並控制血糖改善糖尿病併發症

除了留意雙腳徵兆外,若想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是否已出現神經病變,振興醫院糖尿病衛教師林靜莉表示,可透過簡單的問卷自我評估:

 

題目

選項(可複選、每項1分)

分數統計

1

您感受到什麼樣的疼痛或不舒服?

被燒灼的感覺

因發冷而不適

被電擊的感覺

 

2

疼痛部位是否同時伴隨以下現象?

麻麻刺刺的

好像針在扎

麻木

癢癢的(搔癢、哈癢)

 

3

出現疼痛感覺的部位,是否也曾出現以下症狀?

觸覺遲鈍

針刺感覺遲鈍

 

4

發生疼痛時,在該部位擦拭,是否會讓疼痛加劇?

不會(0分)

 

若上述得分大於或等於4分,則應尋求神經內科醫師進一步診斷。而即便未滿4分,民眾平時也因留意部清潔與健康。

綜合台東基督教醫院與耕莘醫院的護理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著合適的鞋襪,且不可赤腳走路與穿著夾腳脫鞋。維持清潔、保暖,並在乾燥皮膚塗上潤滑乳液以免產生嚴重的糖尿病足。

而由於糖尿病足應盡量避免傷口產生,買鞋時應留意避免磨腳,穿鞋時避免碎石、砂礫傷腳。每天洗腳時可自我檢查是否有傷口產生。

此外,因腿部感受較不靈敏,又或為了緩解搔癢,民眾會在足部沖熱水舒緩。然而由於患者對溫度感受不佳,應禁止這類行為,以免造成灼傷,或因熱水帶走肌膚油脂,加劇皮膚乾癢症狀。

若要預防並改善糖尿病足,糖尿病患平時的血糖控制不可缺少。根據恩主公醫院衛教資料,除了服藥控血糖外,平時的飲食、運動,並避免肥胖、改變生活形態也非常重要。國健署建議,糖尿病患應儘量避免攝取精緻醣類、加糖食物,並多選擇高纖及多樣化的食物。由於少油或無油的蔬菜可增加飽足感,因此可多食用。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血糖出問題從腳就知道!盤點5種足部不舒服可能的糖尿病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