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拚場 綠分化藍白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就「國會改革五法」提出覆議,立法院將在21日進行表決,而表決當天,藍綠也要分別在立院外集結支持群眾,等於是要展開「軍備競賽」拚場,中間只有鎮江街一街之隔,群眾之間若擦槍走火,將是台灣民主的傷痕。

民進黨在失去國會多數之後,最怕的就是「被轉型正義」,過去8年的弊案恐被公諸於世,而這卻是在野陣營支持者認為理所當然的。因此綠營與藍白陣營之間,遲早是要對決,所以對賴清德來說,愈早衝突愈好,才不至於被軟土深掘。

當下民意對國會五法的態度,大致來說,綠營支持者反對,藍營支持者則有一吐怨氣的快感,而支持者最可能流失的則是白營。民眾黨有一部分的年輕支持者對國民黨反感,因此看到藍白在國會五法中形成同盟會產生失望,至於「為什麼而同盟」,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民進黨看準這點,把民眾黨貼上「小藍」標籤,的確對柯文哲形成壓力,民眾黨不得不一定程度的切割傅崐萁的主張,例如說徹查過去8年弊案「不是民眾黨第一優先」。凡此種種,證明賴清德「以戰逼和」的策略,成功為在野陣營的合作增加阻力。

現在藍綠為了國會五法,一方面下鄉街講,一方面在台北「烙人」上街頭,其實不是為了覆議,而是在為明年的罷免立委作準備。網路時代,大部分人不需要參加說明會才能了解政策,因此會去說明會的、會被動員上街頭的,都是基本盤中的基本盤,而要進行或反制罷免,最需要的恰恰就是基本盤。

民進黨現在的席次是51席,就理想情況來說,只要能夠罷掉6席國民黨的立委並在補選中獲勝,就能重新擁有國會多數;而就算只罷掉國民黨1位立委,也足以對國民黨整體形成寒蟬效應,讓國民黨團不敢再推出制衡行政權的法案。

民眾黨因為沒有區域立委,跟罷免沒有太大關係,但民眾黨的支持者則對罷免的結果動見觀瞻。若被罷的藍委得不到民眾黨的聲援,罷免很可能會成功;反之,國民黨若也想推動罷免綠委,就必須要得到民眾黨的支持。因此民進黨才必須努力去分化藍白,這樣的「柯建銘之心」,路人皆知。但藍白之間的確有著既定的仇恨感,要如何化解,就要看在野陣營主事者的智慧了。

至於21日的群眾對決,若發生暴力衝突,對於民進黨接下來要操作罷免是更為有利,從這個角度來說,民進黨的確有製造衝突的動機。國民黨除了呼籲群眾謹慎克制,也應預先做好因應之道。(作者為國會助理)

看更多相關新聞
周五若衝突 藍:發起者應負全責
反濫權、護民主台北場雨中護台灣 林右昌籲:藍白懸崖勒馬
本周審財劃法 藍拚今年通過
國會改革掀執政黑幕 藍酸賴清德怕了
評論/綠政治算計 全民承擔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