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胡桃鉗的女孩首部曲 衛武營推首部自製芭蕾舞劇

▲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首部曲,舞者與主創團隊及貴賓合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首部曲,舞者與主創團隊及貴賓合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 王苡蘋╱高雄 報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首部自製芭蕾舞劇三年計畫《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 首部曲》,由編舞家葉名樺編創,集結12位臺灣優秀芭蕾舞者,指揮張尹芳率領南熠樂集,衛武營駐地藝術家周書毅、劇場服裝設計大師林璟如擔任顧問。節目以現代敘事手法,穿梭在真實世界與經典的《胡桃鉗》童話,展開一場充滿冒險的勇氣之旅,12/23(六)、12/24(日)在衛武營音樂廳首演,兩場票券均已完售。

▲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首部曲,記者會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與舞者逗趣互動。(攝影陳建豪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此次製作改編自柴科夫斯基經典芭蕾舞劇《胡桃鉗》,講述一名小女孩在膽怯的生命路上找尋勇氣的故事,有些天真傻氣和心思纖細敏感的她,和同學的相處總有些格格不入,她喜歡藝術,每逢舞蹈課、音樂課與美術課,總是充滿自信及活力,而且還有一位小男孩默默支持和陪伴。聖誕節前夕某一天,她翻開一本書,走進白日夢般的冒險,當中遇見胡桃鉗及糖梅仙子,還有翩翩起舞的雪花,三人在這趟奇幻旅程中,一同面對恐懼、擁抱希望。

▲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首部曲,記者會選粹演出。(攝影陳建豪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舉辦多年【臺灣舞蹈平台】,讓舞蹈藝術在此充分的激盪與對話,平台中不同當代舞蹈作品,都不難看見其中芭蕾的語彙,可見其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衛武營每年聖誕節都會推出充滿節慶感的節目,今年選擇柴科夫斯基三大經典之一的《胡桃鉗》題材,讓觀眾從全新視角故事和耳熟能詳音樂感受佳節氛圍,更希望透過三年自製計畫,集結編舞、音樂、舞者與服裝設計的人才,挹注臺灣芭蕾舞發展並提供重要經驗。」

《遇見胡桃鉗的女孩》創作團隊,由台新藝術獎得主葉名樺擔任編劇與編舞,自小學習古典芭蕾的她,走進了當代劇場的創作世界,作品風格多變卻有著深厚的古典底蘊。12位經公開徵選獲選的優秀舞者,在數個月密集排練後,將透過絕美肢體姿態和精湛技巧,演繹繽紛的雪花王國世界。

舞劇中的芭蕾舞衣,由國家文藝獎得主林璟如老師擔任藝術與服裝製作顧問,並與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合作,推動臺灣首創系列芭蕾服裝入校課程,帶領學生以古典芭蕾服裝史與流派為根基,傳授打版的功夫,從角色服裝發想、手稿繪製、競圖評選到動手製作,逐步打造精美舞衣,讓芭蕾舞衣製作技藝持續傳承至年輕一代。此外,名指揮家張尹芳聯手在地樂團南熠樂集,在音樂廳的舞台上,以室內樂編制呈現柴科夫斯基筆下的動人音樂。

更多《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 首部曲》節目資訊,可至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查詢。以精彩插畫圖文呈現的跨域學習教學指引手冊《衛武營Call Cue青少年》,2023年秋冬號也選入此部作品作為介紹主題之一,為響應節能減碳,採無紙化製作並提供免費下載。(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