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應守護兒少 卻只會卸責

台北市1歲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案,引爆社會憤怒,衛福部應深刻檢討,未來該如何補破網。圖為衛福部長薛瑞元。(劉宗龍攝)
台北市1歲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案,引爆社會憤怒,衛福部應深刻檢討,未來該如何補破網。圖為衛福部長薛瑞元。(劉宗龍攝)

1歲男童剴剴出生在脆弱家庭,等待收養期間卻遭無良保母殘忍虐死,悲慘身世令人鼻酸。更令人心酸的是,一條小生命已逝去,無人檢討問責,直到事發2個多月後,媒體披露引發社會輿論,衛福部才召集地方政府、兒福聯盟開檢討會議,更把矛頭通通指向別人,彷彿置身事外,忘記自己才是制定收出養法規,具有指導、監督大任的中央主管機關。

兒虐案往往發生在功能不彰的脆弱家庭中,社會安全網成為接住這群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除了施虐者行為令人感到髮指,當案件曝光在鎂光燈之下,細節被層層剝開,這才驚覺,政府竟長期無視收出養制度的漏洞,加上社會安全網失靈,最終才釀成不可挽回的憾事。

我國收出養制度於2012年正式上路,相關規範訂於《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中,除了親屬間或夫妻一方可收養他方子女外,收出養兒少需要透過政府許可的收出養媒合服務者代為辦理。

然而,問題就出在媒合服務者。目前國內共有8家機構,經衛福部核准可提供收出養媒合服務。針對出養前的家外安置機制,長期存在盲點,讓媒合機構陷入「球員兼裁判」困境,衛福部卻長期忽視,不透過修法改善制度,還將監督的責任推給地方政府,簡直是本末倒置。

當1隻手指指向他人,有4隻手指指向自己。衛福部應深刻檢討,未來該如何補破網,加強監督等待收養期間的家外安置,要思考如何擔起監督、指導地方政府的角色,讓這群出生於脆弱家庭的兒少,不再因為失職的政府而被犧牲,否則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