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預告修社會救助法 民團列9項缺失籲重寫

(中央社記者郭建伸台北5日電)衛福部日前預告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今天舉行記者會指出,修正草案有9項缺失,不僅民眾期待落空,也遠離總統賴清德承諾的改革願景,建議政府將草案退回重寫。

衛福部於4月預告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增訂特定對象與條件可取消虛擬收入認定,但未刪除虛擬收入門檻,引發民團不滿。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今天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表達訴求。

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共同發起人王今暐表示,衛福部曾於預告草案前一週找民間團體開會研商修法,不僅團體於開會前3天才接獲通知,民團的意見大多未被採納,最後趁新內閣就任前草率交差,恐埋下修法隱憂。

王今暐指出,對於衛福部預告版本,社救盟歸結出9項缺失,第一是虛擬收入沒廢除,第二是家戶合計沒放寬,第三是就業支持沒變化,第四是貧窮陷阱沒廢除,第五是無家者專章與居住支持沒下文,第六是新住民家庭沒重視,第七是爭議條文沒著落,第八是過時價值沒解嚴,第九則是社會救助沒希望。

王今暐提到,雖然衛福部預告的草案版本有一些立意良善的修正,但沒有做到賴總統允諾的行政創新,也無法展現新內閣強化社會安全網的願景,反而有行政本位與守舊價值,不僅效益有限,也無法回應台灣人民期待。

王今暐強調,若修正草案是30年前提出的話,可說是略有進步,但現在已是2024年,政府的社會救助部門仍活在20世紀,新的內閣團隊應該重寫這部草案。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衛福部草案把遊民的字眼改為街友,但街友是指露宿在公共場合,無家者還包含家暴受害者、因疫情失業繳不起房租者等,這些人都不等同於街友遊民,政府應增加預防性概念,把需要照顧者納入社安網。

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研究員周上智指出,修正草案版本仍保留既有的虛擬收入制度,雖有框定例外條件,但永遠都掛一漏萬,政府應依照真實情況核算收入,並廢除虛擬收入制度。(編輯:張若瑤)1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