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一座有禮的城市

衢州有禮成為城市品牌。(羅辛攝)
衢州有禮成為城市品牌。(羅辛攝)
位於衢州的孔氏家廟史稱南孔,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羅辛攝)
位於衢州的孔氏家廟史稱南孔,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羅辛攝)

儘管在浙江衢州長大,土生土長,但在我的心裏,衢州始終是平平淡淡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而且多年來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城市,見的城市越多,越感覺衢州這座江南小城實在太不起眼,尤其是老是被外地人誤聽成「徐州」的時候。但近幾年來的衢州,卻如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完成了脫胎換骨一般,令人情不自禁地為之由衷讚歎。

我老家在衢州的鄉下,從小聽人稱衢州為「府」,意思是比「縣」要大一級。誰家若是「府」裏有人,如同俗話說的「朝裏有人」,是頗值得驕傲的事情,所以打小我就對衢州充滿嚮往。

但直到開始工作以後,才第一次去過衢州。那時候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從縣城到衢州,乘的是公共汽車,吭哧吭哧要兩個小時才會到。這會兒覺得那時真慢,可那已經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了。那時的衢州,最繁華的是上下街,最有名的就是孔廟。上下街兩邊都是店鋪,街上人來人往,比縣城要熱鬧得多,在鄉下冷清慣了,來到城市有一種別樣的新鮮,因此就喜歡從上街逛到下街,享受那種身在鬧市的感覺。

在上街和下街交接處,旁逸出一條名叫新橋街的小街,慢慢地踱步過去,喧鬧聲突然安靜下來,眼前出現了一座紅牆灰瓦、有兩個大門的古代宮殿式建築,很是莊嚴肅穆,恍然從鬧市一下子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這便是衢州人家喻戶曉的孔廟了。

我在孔廟裏一呆就是半天,直到再不走就趕不上末班車時候,才急急地離開,就這樣,我對衢州孔廟歷史有了大致的瞭解。北宋滅亡時,世襲「衍聖公」、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長孫孔端友因忠心伴駕「南渡」有功,被賜在衢州重建孔氏家廟,史稱「南孔」。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感覺孔廟及「南孔文化」作為衢州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最多只是被供奉起來,發揮一些文化研究與旅遊觀賞價值罷了。當然,這對全國各地的孔廟來說,也是很普遍的現象。

但衢州是幸運的。八百多年前的「宋室南渡」,對中國歷史來講也許是個灰暗時刻,但對衢州,卻不啻迎來了歷史上的一次影響深遠的高光。有了南孔文化,衢州從此有了最具識別度的文化標誌。

「南孔文化」同樣也是幸運的。弘揚「南孔文化」,成為衢州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一曲又一曲傳承、挖掘、弘揚南孔文化的華麗樂章,成為衢州不斷奏響的文化主旋律。

這兩個「幸運」的金風玉露一相逢,果然勝卻人間無數。「南孔文化」這個「千年遺產」竟在今天的衢州「滿血復活」,而衢州也有了最值得炫耀的身分標識,當仁不讓地占據了文化高地。

衢州這麼做有著充分的理由和歷史底氣。山東曲阜的孔廟雖屬大宗,但「奉祀官」孔德成先生已於解放前夕去了臺灣,可謂有廟無人;而臺灣雖然有「奉祀官」,但卻是有人無廟;只有衢州既有嫡長孫加持的「奉祀官」,又有正宗的「孔氏家廟」,可謂有人有廟。

為了讓「南孔文化」重新活起來,衢州作出了很多探索。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每年9月28日,在孔氏家廟舉行「祭孔」儀式,成為衢州最負盛名的文化盛典。我曾經參加過衢州孔廟的祭孔典禮,並與曾經的南宗「奉祀官」、孔子第七十五世嫡長孫孔祥楷先生深入交流,得知衢州南孔「有人有廟」已是國內國際孔子文化研究界的公認。

作為一名比較關注傳統文化的研究者,我一直為當前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脫節、與老百姓的生活脫節而感到疑慮,深知文化如果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不能融入民間生活,路子將會越走越窄。「祭孔」固然有尊重感、儀式感,但群眾參與度不高,這種純粹的文化形式,只能對文化「種子」起一定保護作用,並不能讓「南孔文化」真正煥發生機與活力。

但是,這一疑慮卻在不久後煙消雲散。

三年前,我在衢州下轄的常山縣工作,突然有一天接到了通知,要求全力宣傳「南孔聖地、衢州有禮」這一衢州城市品牌。當我看到「衢州有禮」四個字的時候,忍不住為這個「神來之筆」拍案叫絕!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據《周禮.地官司徒.保氏》記載,禮,乃「六藝」之首。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表現形式則是「禮」。衢州本來就千年儒風浩蕩,南孔文化影響深遠,禮,正是衢州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之魂,也是其特有氣質所在。在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一座最有禮的城市,一定是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如果說「好客山東」代表的是北方的濃烈豪爽,「衢州有禮」代表的則是江南的優雅自信和雍容氣度。

一句話,啟動了一座城!就這樣,「南孔聖地、衢州有禮」,成為衢州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與現實的最佳結合點,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找到了新座標。這個城市品牌一經推出,便得到衢州市民及社會各界廣泛認同,深度契合了衢州人尊重歷史、熱愛生活、嚮往未來的積極心態。

2018年7月25日,我參加了衢州市「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發布會,見證了孔子的「作揖禮」成為衢州城市品牌標識,「南孔聖地」與「衢州有禮」巧妙融合;以孔子形象為原型的Q版「南孔爺爺」成為城市IP形象。後來我又多次參加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行的「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新聞發布會,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衢州—這座「最有禮的城市」。

對市民群眾來說,最關心的是踐行「衢州有禮」要做什麼、怎麼做?很快,「衢州有禮」市民二十條公約」推出:「笑迎賓朋,作揖問好」、「桌餐不挑菜,提倡用公筷」、「見天才抽煙,煙頭不落地」、「愛犬出門要牽繩,不給人家狗屎運……」,擁有6000多年文明史、1800多年建城史的衢州,自此有了讓市民一致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文明約定。衢州1482個村聞風而動,一致同意將使用公勺公筷、行作揖禮等文明習慣寫入《村規民約》,「衢州有禮」成為全市人民的「行為規範」。許多人在外地,見到行「作揖禮」的,馬上就會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你是不是衢州人?」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前幾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衢州有禮」市民二十條公約》,竟天然地具備了防禦新冠疫情的「防火牆」的功能。「見面不握手、使用公勺公筷、垃圾要分類……」許多地方的疫情防控措施,與已誕生兩年之久的《「衢州有禮」市民二十條公約》驚人吻合。經歷這次新冠疫情的衝擊,當初持觀望和懷疑態度的人,開始驚歎「衢州有禮」這城市品牌的前衛和價值。

如今,行走在衢城街頭,文明禮讓已成大多數人的習慣……一個溫暖的眼神、一次真心的謙讓、一縷淡淡的微笑,都昭示隨著「有禮」融於日常生活、成為行為習慣,正悄然改變著衢州人的精神風貌和城市的氣質。

每天早晨,我最愜意的便是步行上班。街道上整潔得近乎一塵不染,兩旁花草如茵,綠樹成行,車行道、人行道、騎行道涇渭分明,井然有序,讓上班行走的過程變得賞心悅目。

當你需要過穿越斑馬線時,即使沒有紅綠燈,你也能盡情享受難得的「特權待遇」:「目中無車」地昂首闊步地走過去,因為所有的車輛都會像電影裏的慢動作般在斑馬線前面停下來,完全看不到以往印象中過馬路那種車輛爭先恐後、競相搶道,行人擔驚受怕、提心吊膽的情景。這讓我一度產生萬一享受慣了這座城市的文明有禮之後,到其他城市難以適應的新「煩惱」。

司馬光《訓儉示康》曾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想,這不僅是對生活品質而言,對居住環境而言同樣如此。

從城到人,從人到城。當文明有禮成為一座城市的夢想和追求時,群眾中蘊藏的巨大熱情便點燃了宣導文明的燎原之火,凝聚起對這座城市的高度熱愛與情感歸屬,打造「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就有了最可依賴的力量。

深秋季節的衢州孔廟內,人流如織,人們在這裏追尋「有禮」之源。守望千年的古銀杏樹,又一年金黃的葉子緩緩飄落,散發出南孔文化的底蘊芬芳。

以「有禮」加持的衢州,正不斷吸引著五湖四海的追夢者、造夢人,成為越來越多人們心目中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