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袞袞神子】《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十三章,書寫經驗分享

日治時期的興隆宮。詹明儒取自《三峽文化導覽》
日治時期的興隆宮。詹明儒取自《三峽文化導覽》

一行人一邊夜遊老街,一邊聊起抗日那場「三角湧大焚街」,既然能燒出興隆宮、祖師廟的神靈外逸,另外一場「火燒大厝間」,應該也能燒出〈藍光乍現〉的菁染藍靈外逃。臭老導演於是趕緊掏出手機,連叩了四通電話。但是,只有自己老婆願意出資挺他拍戲,不禁感動得大呼一聲「台灣女人萬歲」;同時,向某瘋子問知,這場火原來是從老街的歷史轉角,一路燒向小安坑大厝間的。
聊著,聊著,一行人來到金聯春染坊斜對面的興隆宮時,突然又聽到漫天玉音,再度玎璫作響。櫻井夫人好像有所預感,發誓今晚務必進廟一謁,此生僅此一見的媽祖娘娘不可。臭老導演與戲班人員,也許信仰不同或其他原因,就此跟他們五人道別,分途走向不同時空路徑。
大焚街之火,仍然在已經燒燬重建的興隆宮前燃燒。炙熱史火,瞬間將某瘋子燒出兩條古今身形,前生的他緊隨四人走進興隆宮,今世的他緊追臭老導演而去。興隆宮曾經是三角湧義民營的司令部,虛擬實境中,陳老師開始導覽其內的抗日議戰情形;並且,向櫻井先生簡報安慰,其祖櫻井茂夫之死,有可能就是坐在議事桌旁的那位陳小埤,端著德國毛瑟槍,給毫無痛苦一槍斃命的。受過二戰之苦的櫻井夫人,對戰爭沒好感,兀自走向興隆宮內部;某瘋子是過來人,更是深惡痛絕,於是緊隨她經由中壇元帥殿,走入註生殿、太歲殿並置的觀音殿。

抗日義士陳小埤。詹明儒取自「三峽客地方媒體」臉書。
抗日義士陳小埤。詹明儒取自「三峽客地方媒體」臉書。

抗日義士陳小埤。詹明儒取自「三峽客地方媒體」臉書。

兩人看見,觀音殿是一座「微型天庭」,諸神正在其內舉行,古今三峽人的「註生賜命」與「太歲賦運」的天啟儀式;主持者正是「天上聖母」媽祖娘娘,天照大神、朱雀鳥神、達摩祖師都參與在內,漫天玉音就是由此傳播出去的。某瘋子看見,三峽袞袞神子中,泰雅族烈女伊娜,被彩虹仙子賜予開啟台灣七色的「藍彩」殊能,被送子觀音賦予產下首胎「三角湧之子」(混血二轉仔)的孕化使命;而李梅樹的「元胎」,原來是一隻天獸麒麟,他被朱雀鳥神託予兩根「百鳥朝梅」柱的應時現世,被天照大神致予一份「人間初心」的篤行體現。
儀式中,某瘋子另又看見,「福音使者」馬偕牧師,也遠從加拿大受邀而來了。來自印度,受過中國傳道之苦的達摩祖師,立刻惺惺相惜,共勉了這位基督教先驅,兩句「此道彼道,都是好道」與「彼德走來,苦就是福」的歡迎詞。

註生娘娘神像。詹明儒取自「宗教藝術」網站。
註生娘娘神像。詹明儒取自「宗教藝術」網站。

註生娘娘神像。詹明儒取自「宗教藝術」網站。

另一個緊追臭老導演而去的某瘋子,自我推薦了幾個戲中角色,然後踽踽走向,馬偕將來也會走過的街尾「南橋」北端,腳步不禁蹣跚了起來。此夜,好端端的鳶山下,不知為什麼,突然飄起了半陣子毛毛雨?
本章,我依據以下相關資料,演繹如下對應的人神事物,並為後文鋪設伏筆:
一、相關資料(依出場序)
◆老街:舊稱三角湧街,大致形成於清代嘉慶八年(1803)。光緒廿一年(1895)割讓台灣、澎湖予日本,日治大正五年(1916)進行街區改正、店屋改築,逐成今日所見的街廓、街屋。
◆興隆宮:主祀媽祖,舊稱媽祖廟,信史記載是由閩籍永春縣墾民,興建於乾隆四十年(1775);但民間傳說,其實媽祖神像在更早的乾隆十四年(1749),便由初期墾民攜來,供奉在臨時搭蓋的墾寮內。(兩說差距26年,我於是在小說中,鋪陳為一段在地三峽人元胎「蛹之生」的孕蛻及賦命,以及此後山城二百多年雲煙的醞釀期)
◆百鳥朝梅柱:在祖師廟大殿內,分立於「龍柱」兩旁的一對「鳥柱」,為李梅樹重建該廟時,所獨創。(李氏曾說,後人應會發現他建廟的本意。小說中,我認為這對「鳥柱」,就是暗藏李氏本意的「李梅樹密碼」;其意,在於呈現東西方美學之外,可以闡釋為「以鳥寓人」、「以柱寄義」,隱喻迷鳥、候鳥、留鳥與中國人、日本人、洋人、台灣人,多元對映、多元包容的「台灣精神」)

李梅樹與「百鳥朝梅」柱。詹明儒取自「ARTUCH」網站。
<br />
李梅樹與「百鳥朝梅」柱。詹明儒取自「ARTUCH」網站。

李梅樹與「百鳥朝梅」柱。詹明儒取自「ARTUCH」網站。

二、對應的人神事物(依出場序)
◆三角湧大焚街:明治廿八年(1895),日本接收台灣,三角湧義軍突襲日軍,發生「隆恩河之役」、「三角湧之役」。日軍大敗後,從大溪反撲義軍,沿途進行「焦土戰」,入莊焚燒三角湧街,百年繁華店街瞬即化為火海,連宮廟、教堂都無一倖免。(三角湧人因應此劫的處置,我在連作《鳶山誌:藍色三角湧》裡,另有詳細演繹)
◆火燒大厝間:翌年,日軍擊潰三角湧義軍,進擊山區翁景新率領的翁家軍。大焚街之火,緊接著燒向小暗坑,翁府有房卅六間的「大厝間」,一夕之間,於是盡成灰燼。(翁家軍因應此戰的過程,我寫在本書第十八章〈同命父子〉,並保留在連作第八章〈無奈世途〉裡;但兩章筆法大異其趣,前者為「魔幻寫實),後者為「傳統寫實」)
◆毛瑟槍:德國製來福槍,射程八百米。
◆陳小埤:三角湧義民營第三副統領兼營官,三角湧第一帥哥,武術、膽識、槍法俱佳。1895年,參與過上述兩場戰役及臺北城之役,幸皆未死;卻在年底,從內山返回三角湧陳公厝祭祖之夜,受到「漢奸」密報,死於日軍圍捕的力抗中,得年才只卅八歲。(這段經過,我另寫在《鳶山誌:藍色三角湧》裡)

十二婆姊神像。詹明儒取自「宗教藝術」網站。
十二婆姊神像。詹明儒取自「宗教藝術」網站。

十二婆姊神像。詹明儒取自「宗教藝術」網站。

◆註生娘娘,十二婆姊:前者,右手持「本命筆」,左手執「生育薄」;一神三身,三身一相,傳說是唐山封神榜上,「雲霄」、「碧霄」、「瓊霄」三仙的合體。後者,一組十二名天庭保母,各以「混元金斗」練製的「產盆」,內盛如玉似脂的渾白人子元胎。(兩部連作中,我借用來應世孕蛻出,此後翻湧起二百多年鳶山風雲的諸多三峽子弟)
(【戲夢人生】《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十四章,書寫經驗分享。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