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反中情緒牽著走…美新總統對中政策 繞不開3個T

這次美國總統選戰中,共和與民主兩黨在中國政策上雖有手段上的差異,但基本上維持著某種共識,這個共識並非基於理性考慮,而是基於美國人民的反中情緒。現在美國社會的反中情緒愈來愈高,除了不滿自己的工作被中國進口貨搶去、新冠疫情歸咎「中國病毒」,到愈來愈多吸毒者死於原料從中國進口的芬太尼。據最新統計,討厭中國的,四個美國人中竟有三人。

這股情緒並非理性,但為爭取選票,兩黨政客並不想扭轉民眾的反中情緒,反而競相表示對中強硬。

3項課題:科技、貿易及台灣

未來不管誰選上,美國新總統的中國政策將繞不開三個T:科技、貿易及台灣。首先是科技,美國無法容許中國的科技超過美國,目前的認知是,大陸的科技都是從美國學去甚至偷去的,因此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提出「小院高牆」,不僅要確保軍事科技領先,更要確保在AI與量子運算等未來科技的領先。

因為要嚴守科技領先,因此美國執法單位加緊徹查美國校院的華裔學者與留學生,也會阻止企業到中國投資或合作,甚至逼盟國不得向大陸輸出科技。

其次是貿易,這是出於擔心物美價廉的進口貨將打垮美國產業,因此藉貿易逆差為名建立關稅壁壘。川普自二○一八年起加上的懲罰性關稅,拜登上台後仍保留,而且為「防止傾銷」,對中國電動車、電池與太陽能面板還額外加關稅。

這個政策無論誰上台都將繼續,真正原因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工作機會,這不僅針對中國,過去也曾對付日本。可是在全球化的經濟,大陸會轉移到他國生產,再進口美國,屆時美國又要怎辦?川普手段決絕,要求脫鉤,而賀錦麗目前仍維持拜登降低風險的政策。

第三是台灣,擴而廣之是指所有與中國有領土主權爭議的亞太國家,美國傳統政策仍是戰略模糊,但在川普執政最後半年突轉向清晰,尤其是國務院與台北的官式互動使北京非常緊張。拜登上台後雖數度失言,但靠白宮與國務院拉了回來,惟美台軍事合作日漸加強,尤其是美國通過軍援台灣的法案,令北京非常不滿。

美介入印太程度 盟邦都在看

川普與賀錦麗對美國是否實際介入的問題都含糊以對,但近來中菲南海衝突正升高,菲律賓不同於台灣,與美國有共同防禦條約,美國若面對核武國家,保持不介入,就像俄烏戰爭,將使日本等國擔心,危及美國在印太的信譽。

兩黨有中國共識,競相提出中國威脅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白潔曦認為這並非好事,已衝擊美中正常的商業、科研和教育活動。由於擔心現在還能被接受的活動到明天就被視為背叛不忠,許多交流合作被迫停止,當然中共的監控與壓迫也是重要原因。

對小院高牆的管制措施,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甘思德就質疑,美國在該政策後是否變得更好?甘思德說,短期中國雖會被拖慢腳步,西方在先進製程上握有領先地位,但缺點是小院高牆反而提供誘因讓中國加大半導體業投資,推動先進製程發展,而在中國全力發展下,未來半導體製造可能過剩,傾銷全球。

面對大陸競爭 美須學會謙卑

有些人覺得只要戰略科技管制好,美國只須等著中國經濟崩潰,就可贏得這場競爭,但事實上無論中美,都無法確保在每個領域絕對超前,美國必須學著謙卑,較聰明的方式是持續美中合作,可讓美國了解並學習最新技術。

例如白潔曦就建議,若能在美國興建一座電動車工廠並使用中國技術的授權,將有助美國汽車業積累國內經驗,並透過頂尖技術更快完成轉型。

在經貿上,無論與中國脫鉤或降低風險,都不是最理想解決方式,其實全球化是美國一手推動,現在美國仍是受益者,而中國鑲嵌在全球經濟中,讓其對國際技術、投資和市場依賴,是遏制中國對外動武最重要的制約。

當然有些北京的目標是根本與美國違背,像北京要「統一」台灣,但沒證據表明中共領袖已設定最後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大多數專家認為,中國領袖仍將台海軍事衝突視為應避免的危機。

對台、菲問題,美國當然應繼續維持威懾。為與美國的潛在衝突做好準備,中國現正加快努力,並增加核武庫存,甚至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這都反過來加深對美國的敵意和彼此猜疑。美國現在面對全球危機力有未逮,需盟國協力,但對抗並非美國盟友的期待,他們大多也希望與中國建立建設性關係,不願在美中對抗選邊站。

兩黨對中有共識 但未必正確

兩黨有共識,表示政策沒歧異,但未必正確。中國政策是美國未來發展大計,尤需審慎推敲。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金鐘紅毯「金髮尤物」是她!胸前三點太猛了
墾丁旅遊雪崩怎麼解?夏都副董事長這樣說
女開戶定存4年後帳戶存款全消失 傻眼真相曝
他讚高雄比台北潮掀論戰 一特點反被轟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