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政策嚴格練兵 台灣電巴挑戰國際市場

政府推動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並有意扶植國內電巴進軍國際。
政府推動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並有意扶植國內電巴進軍國際。

政府積極推動減碳,碳費制度將上路,明年將開始課徵碳費,同時,2030年國內市區公車將全面電動化,政府7年砸643億元以達標。看好電動巴士市場資源,有客運業向政府喊話車型少,電巴業者指出,政府推動電巴國產化,除培養自製能力外,也避免陸製電巴搶進國內。交通部說,已推動完成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要求,現有兩家通過並上路,目的保障乘客安全,扶植國內電巴可進軍國際市場。

國內客運業者日前批評,政府推動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緩慢,去年僅2000輛電巴落地,離全面汰換1萬1700輛進度落後,希望開放更多家。對此,政府和2家完成國產化電巴業者以行動證明,電巴業者指出,落地進度緩慢,主要投入研發花人力、花錢、花時間,但目前已有近千台通過十項國產化標準,並且正式上路,電巴技術、供應鍊都已穩定,量產後即可全面加速。

負責主事的交通部也出面喊話,交通部主祕黃荷婷指出,淨零排碳是全球趨勢,政府推動客運國產化,除滿足國內客運業者汰換車輛需求,還能帶動產業發展,國內目前已有華德、成運完成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智慧化、自動化要求,不僅打造優質安全電動大客車產品,還可進軍國際市場。

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說,近年國內電巴無論在成熟度、舒適度或安全性,都更上層樓,包括車輛製造、智慧化導入及充電設施與用電規劃等,都已建立完整機制與分工,這些都是台灣電巴產業令人驕傲之處。

另名交通部官員補充,由於客運屬於大眾運輸工具,為保障民眾行的安全,政策已嚴格規定各項國產化品質,徹底厚植台灣電巴產業實力,就不會有通過家數議題。目前電巴雙雄華德、成運汽車已上路2000輛電巴,「對公眾運輸而言,先求品質安全有保障,電巴的產量並不是問題。」

熟知電巴產業人士也分析,以民航客機製造業者空中巴士、波音為例,二家就能吃下全球飛機訂單,由於歐美對製造電巴意願不高,過去全球電巴市占率最高的是中國大陸,占全球95%,近年因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供應鏈遭歐美圍堵,台灣電巴只要掌握自製能力,就能打入國際,目前仍須政府當後盾,扶植業者。

台灣電巴業者已布局國際市場,走出台灣。
台灣電巴業者已布局國際市場,走出台灣。

事實上,國內電巴業者也的確在國際市場有斬獲,華德、成運都已成功打入日本市場,華德和日商住友商事合作,由華德提供技術授權、關鍵零組件;成運和日商兩備(Ryobi)簽MOU合作備忘,目標未來日本市場;同時在巴拉圭總統來台參觀的承諾下,成運與巴拉圭持續洽談合作中。

日前舉行的「國際智慧城市展」和「國際智慧移動展」,不僅國內電巴業者到場,國外相關供應鏈業者也到場,交通部官員透露,近百位國際各城市官員來台參展,「就是想親眼看台灣國產化電巴對城市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熟悉交通領域學者分析,中國政府以政策扶植電巴產業,國內市場規模雖不如中國,但只要能重點扶植已有能力的電巴業者加速產能,必能達成現階段需求,「重點不是家數,而是品質安全和運輸系統的完整性,隨著國內電巴練兵有成,已逐步向世界秀出肌肉,展現製造安全舒適電巴的實力,成為下一個隱形冠軍,走出自己的路。」

更多鏡週刊報導
南霸天京城銀又傳賣 關鍵因素是他不想接棒
成運長途電巴創佳績 單日可行駛逾1400公里
太陽能光電、儲能服務等業務百花齊放 三地能源步入獲利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