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習大共同富裕逼上絕路的年輕金融女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顧爾德

一個年輕金融業從業女性之死

一位金融業年輕女職員自殺成了最近中國財金圈關切話題,這個年輕生命殞落背後牽扯著習近平時代中國經濟難解的困境與荒謬。

七月一日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一位年僅三十歲的鄭姓女員工,跳樓結束自己生命。她大學在浙江大學念經濟,並獲選進入浙大竺可楨學院,這是浙大對優秀大學部學生實施「特別培養」的榮譽學院。大學期間也到美國當交換學生,也曾拿到獎學金;之後被保送到浙大經濟學院金融學碩士班。畢業後鄭小姐進入中金公司上海債券銷售部門工作,中金是「龍頭國企」,中國數一數二的券商、投資銀行,中金員工薪水高,在過去景氣好時號稱「人均百萬年薪」;這幾年景氣差,百萬年薪不再,卻依然是中國金融業界僅次於中信證券的亞軍。鄭小姐從求學到就業的履歷,擺明就是個人生勝利組,而她年輕時的照片顯露出聰明、自信,對未來充滿期望。

鄭小姐把自己的金融專業運用到個人投資理財,她去年在上海弘久北外灘買了一個一平米十五.六萬、總價將近一 千七百八十萬人民幣的房子,其中先向銀行貸了四百萬做為頭期款,之後每個月要償還近五萬七千元。即使中金待遇再高,這個數字也遠超過她的收入,但就像陷入困境的中國房地產業一樣,都使用高槓桿來進行投資,期望藉此快速致富。

房市崩盤也帶走鄭小姐的生命

不料房市一路崩盤,她買的的房子價格已跌了超過了頭期款四百萬。接著中國金融業減薪潮來襲,已懷孕的鄭小姐也難倖免。面臨巨大經濟壓力下,她出現憂鬱症狀,也與同樣被降薪的先生時有磨擦。今年七月一日,剛生產完的鄭小姐,據傳是與先生口角後,選擇結束自己三十歲的生命。

這個悲劇迅速在網路上流傳,中金公司也被迫在7月3日下午發佈公告回應:「近日,我司上海地區一名員工不幸離世,我司對此突發事件感到非常悲痛,並向員工的家人朋友表達了深切的哀悼……。」

這個悲劇看起來是一個個案,一位之前一帆風順的金融菁英,遇到不景氣的大環境,因投資錯誤而自陷財務困境,再加上家庭、身心因素造成悲劇。每次金融風暴、經濟蕭條中,類以悲劇在美國、台灣、日本……在全世界各地都會上演。不過,若仔細分析,讓鄭小姐走上絕路的大的兩個環境因素包括:房市崩盤以及金融業降薪,其背後卻是習近平一連串政策錯誤造成的。

習近平的社會主義信仰讓他不信市場經濟

習近平不完全相信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他有社會主義信仰,認為分配正義是重要的。這無可厚非,資本主義在歐洲發展的過程也曾導致階級衝突,也曾讓英國、德國、北歐各國以不同的方式校正市場經濟,讓資本主義向左修正。

對於房地產這個火車頭產業,習近平一直很有意見。他在2016年底的中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宣告:「房子是用來住而不是用來炒!」所以從隔年開始政府就出台一連串「打房」政策以限制地產投機,包括限制房地產業信貸、控制房價等。

的確,中國地產業者多利用「高負債、高槓桿、高周轉」的高風險經營模式,這不利資源配制。只是打房地策斷了地產業者銀脈,卻也讓業者陷入流動性危機,到了2019年已有數百家中小型地產業者倒閉。

隔年,中國政府更出台「三條紅線」政策,進一步監管整頓房地產業。官方畫出的三條紅線包括: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期負債比小於1倍。「三條紅線」是要矯正中國房地產企業「三高」經營模式,以避免波及金融產業,同時希望把資金引導到習近平期望的國家戰略性生產事業,也就是習近所後來說的「新質生產力」部門。

結果卻是房地產危機進一步擴大,不只中小型企業不支,大型房地產集團也踩紅線,2021年2月建商華夏幸福債務違約,成了三條紅線實施後首個倒下的房地產業者。萬科、保利、碧桂園和龍頭企業恆大集團紛紛踩了紅線。恆大更創下了中國企業最高虧損紀錄2兆4374億人民幣。

之後,中國房價崩跌,城市中一排一排爛尾樓蔚成奇觀。2022年房地產風暴愈見嚴重,不少專家呼籲人民銀行抒困房地產業,以避免出現骨牌式倒閉風潮,進而惡化地方政府投資平台的債務,讓地方財政危機更惡化。但習近平當時並不願出手救房地產業者,拖了最後才推出房地產建案「白名單」,准許金融業者對它們鬆綁銀根。

以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的後果

也許習近平的確相信「居住正義」,的確認為大量資金投注在房地產業不是合理的資源配置。但是他用行政手段干預的結果卻是讓中國房價崩跌、大量爛尾樓至今無法收拾,而受傷害的就是像輕生的鄭小姐般的許許多多置產夢破碎的中產者。

民眾投資的房屋價格崩跌、甚至成了爛尾樓交屋遙遙無期卻還要付房貸,更慘的是薪水大幅減少根本無力還錢。

2022年中國中金一個不到三十歲年輕员工的妻子,在社群媒體上秀出公司開具給他先生的收入證明,月薪人民幣82500元。這個截圖廣為流傳,也被圍剿是「高薪炫富」;後來證實那文件是公司為了員工方便申請貸款所出的虛胖證明。

不過金融資本市場常被認為是爆發戶的金錢遊戲,從業人員的高收入不時遭受非議。在股市榮景時,金融業董事會和經理人坐享高額分潤;二○○八年與一九九七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時,不少華爾街佳領高薪的「肥貓」受到各方唾棄,甚至引發佔領華爾街運動。因此,當中國經濟下行、金融資本市場慘淡時,「肥貓瘦身」應該是合理作法。

依《財新網》整理,至三月底中國44家上市券商中已披露2023年報的22家中,發現證券行業已連續兩年盈利能力下降,隨伴著員工薪酬與高管薪酬也大幅減少。這些券商2023年人均薪酬約59萬元,比上一年約降3%。2021年則為64.42萬元,降幅更逾8%。

過去薪酬最高的中金告別了「人均百萬」光輝歷史,員工人均年薪70.4萬元,年減近12萬元,是22家券商中降薪幅度最大的,但依然居第二,僅次於中信證券的79.19萬元。至於高管薪酬,22家券商管理層即期報酬總額5.6億元,同去年降薪幅度10.59%;若加上遞延至2023年發放的薪酬,管理層報酬總額為8.79億元,比去年減4.66%。

強行「共同富裕」只會傷害更多人

問題在於,這些調降並非完全基於經營績效KPI或市場供需決定的,而是基於政府管理層要求。據《財新》指出,多位券商高層人稱,今年三、四月間就流傳央企、國企旗下的金融機構薪酬要被限高為300萬元。而且高管薪水增幅不得高於一般員工,減幅則要比照一般員工。據財新統計,上述22家券商中,獨立董事、非執行董事之外的主要管理階層345人,有309人即期薪酬都低於300萬。

金融產業薪資管控就是在實踐習近平的「共同富裕」,從去年下半年起,習近平就不斷強調要強化金融行業的監管,要「長牙帶刺」地監管,把金融領域視為尿腐鬥爭的重要領域,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也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央不是資本為中心的金融發展。

在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意識形態下,讓中金從經理層到一般員工都減薪,包括繳不出貸款而輕生的鄭小姐。她也成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上被輾平的塵土。

作者本名郭宏治,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SUNY-Binghamton 社會學碩士,台大經濟系學士。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素顏中國為何變臉?──從中國商業模式變遷看蘇州校車事件

刺中恐中症者的痛點,勇者巴奈反遭汙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