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定是精神疾病!醫:3C過度使用不只是影響視力

在衛福部「2016全國網路使用行為調查報告」指出,全台每30名國中、國小學生就有1人呈現高網路遊戲沉迷傾向,其中男生明顯多過女生;若以學級區分,國中生沉迷比率最高。此外,台灣、中國、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台灣青少年宅在家的時間多,戶外活動時間少,平均上網時間名列全球前茅,因此過度使用3C的「網路成癮」症更需要國人重視。

遊戲、色情網站、社群黏著度最高

針對「網路成癮」衛福部在網站上提供解釋,所謂網路成癮,泛指過度使用網路/電腦、難以自我控制,導致學業、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家庭互動、工作表現上的負面影響。其中最常見型態為:網路遊戲、色情網站和社群網站成癮等。

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院長李旻珊醫師進一步解釋:「網路遊戲成癮簡單地比喻就是玩家的大腦被遊戲綁架了,玩家的大腦無法去思考或執行其他重要的功能,就算想要掙脫也無法輕易逃離。」且出現的狀況還會有,一旦停止玩遊戲幾小時會出現渾身不對勁、心癢難耐、坐立不安,同時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成癮者在日常中以遊戲為優先,完全忽略其他興趣和日常生活,即便造成負面影響也不在意。

「遊戲成癮是一種病嗎?」

近年社會上熱切討論「遊戲成癮是一種病嗎?」,在2019年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於第 72 屆世界衛生大會宣布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 11 次修訂版(ICD-11),正式將遊戲成癮(或稱為遊戲障礙症,Gaming disorder)認定為疾病,同時給了它一個疾病代碼: 6C51,將於2022年1月1日正式啟用。

李旻珊醫師補充說明:網路遊戲成癮在強調玩家的失控行為模式,而不是玩遊戲本身這件事,從過去WHO研究顯示,在所有參與數位或影片遊戲活動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遊戲成癮影響。」醫師認為WHO將遊戲成癮列入疾病,是希望增加政府醫療單位對此問題的關注,進而去發展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在日趨嚴重的網路成癮世代,希望讓大家更正視該議題,而不是要標籤化。

補充一提,要確診為遊戲障礙症,其行為必須有足夠嚴重性,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重大損害,通常至少會持續12個月。

3C成癮三大傷害

第一傷:3C眼,科技文明病

除了近視之外,長時間專注於螢幕上,眼睛眨眼次數只剩下一半,使得淚液分泌減少導致「乾眼症」,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縮短時用頻率,也可以多吃綠色蔬菜、魚油等。同時睫狀肌過度使用,造成彈性疲乏,會容易出現「早期老花」症狀。「白內障年輕化」也是因為科技文明病的一種,長時間刺激會造成黃斑部水腫發炎,進而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第二傷:久坐不動,這邊痠那邊痛

玩遊戲很容易沈迷在聲光效果內而忘記活動身體,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沒有適當伸展,容易造成肌肉痠痛、腕隧道症候群、久坐下肢水腫甚至靜脈曲張。

第三傷:影響學童成長發育

孩童專注在遊戲世界裡,但並非提高專注力的方式,相反的,李旻珊醫師表示,遊戲中過度的聲光效果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導致專注力分散影響學習力,同時也容易產生憂鬱、焦慮、睡眠不足、自律神經失調、社會適應不良、生活品質出狀況,環環相扣,容易影響學童成長發育。

看更多「開學3C收心操 爸媽必懂這幾招」新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