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外匯存底過高 央行霸氣否認並給3大理由
我國外匯存底高達5611.11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四,外界和立委質疑外匯存底過高且持有美元比例過高。央行最新報告指出,外匯存底是穩定匯率,且保有一定程度的貨幣政策自主性;外匯存底規模擴增原因,主要來自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適時調節外匯市場供需;國內並未金融危機,且通膨低且穩定,並無貨幣政策失靈的問題。
財政委員會明(5/10)舉行「中央銀行第二十條及第三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針對央行設立主權基金進行討論,將由央行總裁楊金龍列席備詢。對於討論題綱中,質疑我國外匯存底高達5602億美元、全球第四,要求央行說明成因為何,以及是否有數額過高與貨幣政策失靈的問題。
央行在報告中提出3項回應,強調外匯存底是穩定匯率,且保有一定程度的貨幣政策自主性。
一是我國貿易依存度高且經濟規模小,易面臨全球金融循環風險,在資金自由進出環境下,採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除了維護匯率穩定外,並可保有一定程度的貨幣政策自主性,有助經濟金融穩定,易面臨全球金融循環衍生的風險。
央行表示,根據實證分析顯示,長期而言,新台幣匯率維持動態穩定(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度小於主要貨幣),且具反通膨及反景氣循環功能,有助經濟金融穩定,例如當物價上漲時,新台幣匯率升值,可緩和物價上漲壓力;而當景氣衰退時,新台幣匯率貶值,有助景氣復甦。
二是我國外匯存底規模擴增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另每逢全球景氣衰退,大型經濟體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促使資金巨額且集中流入台灣,導致外匯市場供需嚴重失衡且新台幣匯價偏離基本面,造成經濟金融不穩定,央行基於法定職責進入外匯市場調節,避免外溢效果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穩定,進而影響經濟發展。
央行並舉過去3次全球網路泡破和金融危機時,外匯存底所發揮的效用:
1. 2001至2004年受全球網路泡沫破滅經濟不景氣,加上美國911恐攻事件,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經濟體採貨幣寬鬆政策,而2003年台灣又發生SARS疫情,經濟成長走緩;面對國內經濟不景氣,但外資持續匯入,本行因而調節匯市。
2. 2008至2010年全球經濟金融危機拖累國內經濟景氣,而大型經濟體接續採行極度寬鬆貨幣政策致外資持續匯入,央行適時進場調節匯市。
3. 2020至2021年因全球肺炎疫情、主要國家央行擴大寬鬆貨幣政策及擴張財政政策的外溢效果,致外資大量流入,加以美中貿易衝突持續致廠商資金大量匯回,新台幣匯率波動較大,本行基於職責,適時進場雙向調節,維持新台幣匯率動態穩定。
最後,央行指出,在採妥適貨幣、信用及外匯政策下,已達成法定經營目標。例如,國內並未出現金融危機,且國內銀行業逾放比率持續下降,資本適足率持續提升,獲利表現穩健;國內通膨低且穩定,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度 也小於主要貨幣;且近20多年來台灣經濟平均成長率亦高於全球平均,因此,並無貨幣政策失靈的問題。三大國際信評公司及德國民間最大智庫德國貝特曼基金會向來對央行貨幣、信用、外匯及總體審慎政策給予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