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戰爭:敘利亞內戰12年再陷衝突,阿薩德獨裁政權成唯一贏家

文:吳政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

敘利亞內戰迄今已過12載,原為阿拉伯之春脈動下對獨裁者的挑戰,卻隨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之血腥鎮壓而演變為遍及全國之內戰,跌宕起伏的過程囊括延續至今的跨境難民危機、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之崛起與衰落、敘利亞境內庫德族勢力日益茁壯、錯綜複雜之反對派彼此傾軋、境外勢力介入遂成之代理人戰爭等。

綜合聯合國難民總署(UNHCR)、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及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估計,曠日彌久的鏖戰已造就超過60萬人死亡、528萬難民流竄至鄰近國家、680萬境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 Displaced People, IDP)。

內戰中各勢力的控制版圖在這12年中不斷變化,惟各方勢力範圍至今大致可分為以下:在俄羅斯及伊朗支持下,阿薩德政權已重新控制約六成三之領土;反對派主要在土耳其的支持下,僅控制伊德利卜省(Idlib Province)及土耳其自2015年起發動若干跨境軍事干預、沿土敘邊境佔領之敘利亞領土;而敘利亞庫德族則控制近二成五之東北邊敘利亞領土。

內戰局勢在各方勢力皆無法完全相互推進下,自2022年起大致陷入僵局,爰此這場超過一秩之人道災難逐漸被世人所遺忘,再加上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國際焦點瞬間移轉至他處。

惟這場可謂21世紀重要之中東動盪似乎永無止盡,縱使聯合國於2023年8月表示現況(Status Quo)是令人無法接受的,阿薩德政權卻已然站穩腳步,於2023年5月代表敘利亞重返阿拉伯國家聯盟(The Arab League),展現周遭阿拉伯國家已接受阿薩德倖存之事實,不論其過往殘暴之舉,意味著獨裁者仍屹立不搖。

僵局之下衝突實則持續,阿薩德對伊德利卜省的攻擊從未停歇,過往在俄羅斯、伊朗、土耳其斡旋下,敘利亞境內曾有四個「衝突降級區」,由北至南分別為伊德利卜省、北荷姆斯省(Homs Provinces)、東古塔區域(Eastern Ghouta)、德拉省(Daraa Provinces),現除伊德利卜在土耳其保護傘下,其餘皆被阿薩德政權違反停火協議下佔領。

而阿薩德企圖用過往針對「衝突降級區」(De-escalation Zones)之併吞戰術蠶食反對派據點,同時伊德利卜省之反對勢力在境外勢力的制約之下亦無法有效反擊,遑論主動攻擊阿薩的政權。

除伊德利卜省在阿薩德的覬覦下仍危機四伏,東北方大片庫德族控制區亦出現動盪。

2023年8月底,位處庫德族主導之「敘利亞民主力量」(Syrian Democratic Forces, SDF)控制下之代爾祖爾省(Deir ez-Zor Governorate)及部分東北區域爆發阿拉伯族裔民兵與SDF交火,據聞衝突肇因庫德族控制區內阿拉伯裔長期對石油收益分配不公、政治代表權被稀釋之積怨,零星衝突或許有更深層之意涵,揉合了長達百年的族裔斷層(Ethnic Fault Lines)以及對庫德族獨立意識的戒慎恐懼。

敘利亞民主力量在自2014年起至今美國針對「伊斯蘭國」(Daesh)發起之打擊,即所謂「堅定決心行動」(Operation Inherent Resolve)中扮演地面主要抗擊勢力,於消弭伊斯蘭國上可謂重大功臣,惟隨2019年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宣布自敘利亞撤軍後,SDF便深陷背腹受敵之窘境,其不僅面臨阿薩德政權之威脅,亦面臨對庫德族極為敵視之土耳其的攻勢,最終促使庫德族對阿薩德政權多有讓步,令後者得進駐其控制區內以遏制土耳其。

近期SDF控制區內所爆發之族裔衝突,或顯示其治理能力日益遭受挑戰,另隨甫再次贏得大選之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多次發言將再針對敘利亞境內庫德族發動軍事干預,敘利亞庫德族的前景似乎越趨黯淡。

當國際注目俄烏戰爭替全球帶來之動盪,發生在敘利亞的持續衝突日益無聲化,然而這場內戰仍值得被關注,原因大致如下:

一、敘利亞內戰係阿拉伯之春之產物,而阿薩德政權已然自衝突中再次鞏固,對未來研究獨裁政權如何歷經動盪仍得屹立不搖甚為重要。

二、衝突從內戰升級為境外勢力進行代理人戰爭之場域,當中以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美國間權力競逐為要,隨美國於中東場域影響力逐漸式微之際,其它行為者得以填補稍縱即逝的權力真空,令中東局勢更添詭譎,敘利亞或為未來中東整體格局之縮影。

延伸閱讀
併讀〈再別康橋〉與徐志摩生平,悵然若失正是他「並非渣男」的表現
一用力便便就眼前發黑?小心這是腦幹、小腦缺血產生的「中樞性暈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