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保費費率 醫界籲3升1降2平
健保署擬修法將健保補充保費費率與一般保費脫鉤。醫界表示,希望根據不同收入,有的調升、有的維持、有的調降,目前補充保費的收入有6類,包括高額獎金、兼差收入、執行業務所得、利息、股利與租金,其費率均為2.11%,針對後3類經濟優勢者,建議費率比照一般保費,拉至5.17%,至於需靠兼差維生者,則費率往下修,讓「條件好的幫助不好的」。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補充保費只占健保收入的1成,應對6類收入的費率進行差別的訂定。利息、股利與租金的收入,沒有付出勞力,這類對象應屬於經濟優勢者,而健保的精神是「健康的人幫助不健康的,條件好的幫助不好的」,這是量能付費,因此這些收入的費率,應從2.11%提升至與一般保費相同的5.17%。
洪子仁進一步舉例,一些民眾需要靠兼職維持收入,可能會在下班後開Uber、一個人打3~4份工等,兼差收入的補充保費,費率就該往下調,至於高額獎金、執行業務所得,則可持平,這些做調整就能符合公平、公正。
另現行補充保費的扣費上限為1000萬,洪子仁支持調高至5000萬,甚至更高。舉例而言,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等富人,股息收入可達逾50億,但因門檻只有1000萬,依現行費率2.11%,只需繳納21.1萬元補充保費,應讓有能力的人多付一些。但補充保費的加收,對健保財務的改善有限,初估只能增加百億收入,未來一般保費的費基也應擴大,由專家進行試算,才能讓健保的收入有更多的來源。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贊同讓所得高的人負擔更多,但現行制度之下已有不少規避手法,都尚未解決,例如一些人會透過拆單方式,避繳補充保費,若本來的收費就不公,加收特定收入的補充保費,最後是否真能收到這麼多,仍是未知數,呼籲應設法讓個人所得、家庭所得趨近於真實收入,才能避免出現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