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台 蔡英文的代價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預定2日深夜抵達台北,3日下午5時離開台灣,計畫拜會蔡總統、立法院長游錫堃,還可能加碼開記者會和參訪。雖然她如願訪台,顯示美中台三邊緊張情勢「暫時」緩解,但對蔡政府來說,也許真正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為何裴洛西不顧北京強烈反對仍堅持訪問台北?一是她長期「反中挺台」,即將在11月期中選舉後卸下議長職務的她,自然希望在議長任內風光地訪問台北,一償宿願。第二,雖然共和黨籍的眾議院前議長金瑞契與前國務卿蓬佩奧都支培裴洛西訪台,但她知道如果這次在北京壓力下屈服,民主黨在期中選舉一定會輸得更慘,會被共和黨看笑話。

第三,共和黨籍的前總統川普和裴洛西結仇已深。她這次訪台充分利用「戰略模糊」累積個人的聲量,目的就是要「極大化」她的政治影響力,全力阻止川普參加2024年的總統選舉。

對裴洛西的台灣行,中國大陸外交部表示將「嚴陣以待」,發言人汪文斌並說美國混淆視聽,意圖淡化此事的嚴重性;大陸國防部則警告說「絕不會坐視不管」,在國際上製造「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針對北京的威脅,華府也不甘示弱,除高調表示中美兩國不必為裴洛西訪台一事開戰之外,也警告中國不要趁機挑釁,表示美國對解放軍的動向已全程監控。

儘管美中兩國狠話盡出,但卻都為對方留下餘地或迴旋空間。這從美中元首7月28日舉行第5次通話的內容可看出端倪。此次兩國元首形成不少共識,包括降溫自制、進一步強化溝通機制,及明智管理在台灣問題的分岐等,甚至達成未來數月安排面對面峰會的事宜。顯然,沒有一方想要擴大事端。

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預測,針對裴洛西訪台,中國的反應可能包括針對台灣周遭海域試射飛彈、持續舉行軍事演習以及派遣更多軍機穿越台海中線。這項預測不無可能是美中溝通下的產物,顯示解放軍的反應還是有節制的。

不過搶在裴洛西抵台前,8月1日深夜大陸海關總署突然公告,禁止沒有完成更新註冊的100多家台灣食品商進口。這恐怕是大陸報復措施的第一步,未來可能還會限制更多台灣農漁產品銷往大陸。

為了邀訪裴洛西來台,蔡總統已讓台灣人民飽受驚嚇,大陸多項軍演是否會擦槍走火還未知,經濟損失已經發生;等裴洛西風光離台後,未來北京還可能對蔡政府做出更多的外交、軍事與經濟報復。而一直擔心裴洛西訪台會引發第四次台海危機的拜登政府,也可能會對蔡英文追究責任。付出這樣高昂的代價,蔡英文划得來嗎?(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