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子太大件以為瘦身有成? 妙齡女就醫驚覺已腸癌晚期

大腸癌死亡率仍高居前三名 死亡人數更已連七年破六千人 ,醫籲:掌握日常防癌觀念 天天喝優酪乳一招有助降低癌化發生

一名約三十五歲的妙齡女性,長期有便秘與血便的狀況卻不以為意,並同時因為害怕照大腸鏡,遲遲沒有進行深入檢查。某天覺得褲子太大件、穿不住,原先感到喜出望外,以為自己瘦身有成,直到體重持續下滑才驚覺大事不妙,連忙到院所就診,經診斷確診為腸癌晚期。

國建署統計指出,大腸癌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據衛福部公布最新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更顯示,大腸癌持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中山醫院腸胃科吳文傑醫師表示收治的該名案例為三十五歲妙齡女性,最大的主因是長期忽略病徵,方才導致最終確診為腸癌晚期。然而,因應現代人飲食習慣、再加上初期狀況輕微易忽略,也確實多數民眾確診時均已是大腸癌中、晚期,讓死亡率只升不降。吳文傑醫師提醒,若想「腸」保健康,建議應從養好菌做起,搭配天天喝優酪乳,幫助維持腸道健康。

大腸癌死亡人數已連七年破六千人

近四成民眾每週外食七次以上 恐致增加大腸癌風險

大腸癌罹患率高,罹患人次已連十一年位居前兩名,每年有一萬六以上人口罹病,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不僅如此,死亡人數也節節攀升,近七年均創下超過六千人,今年更相較十年前增加逾千人,男性死亡率甚至高出女性1.33倍!針對大腸癌現況,吳文傑醫師點出,可能跟現今上班族工作忙碌加上外送便捷,頻繁外食等行為有關。據媒體調查顯示,約四成上班族每周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會外食,餐餐外食者更高達兩成四。而這些經常外食的民眾,長期下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狀況,均可能誘發大腸癌。特別是肩負經濟重擔的40-49歲青壯年族群,背負著工作與經濟壓力,在快節奏生活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雙重夾擊下,更容易讓腸癌找上門。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數據指出,40-44歲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相較35-39歲高出2倍,而45-49歲罹患率更是高出近3.5倍!另外,有部分民眾以為有排便就是腸道健康,選擇聽信坊間順暢秘方。若飲食習慣不改,以及沒有正確腸道保健觀念,大腸癌死亡率將繼續上升。對於該位女患者正值妙齡、熱愛旅遊,卻突然被診斷出大腸癌晚期,吳文傑醫師表示十分不捨,因此建議有經常性久坐或頻繁外食的民眾更應多加留意,避免讓大腸癌有機可趁。

六成以上大腸癌患者癌末時才發覺問題 存活率最低僅剩兩成

降低死亡風險兩關鍵:定期篩檢並搭配養好菌幫助降低腸癌風險

吳文傑醫師說明,死亡率持續上升不僅跟罹癌率增加有關,還有一點是大腸癌初期症狀輕微,易跟一般腸胃問題混淆,多數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一旦確認為第四期,存活率更不到兩成。因此,若想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醫師建議掌握兩關鍵,定期篩檢把握初期治療時間,以及幫腸胃養好菌幫助降低腸癌風險。針對定期篩檢,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將有助於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談及養好菌降低罹癌機率,吳文傑醫師解釋,大腸癌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壞菌滋生所致,如常外食、營養不均或攝取過多加工物等。一旦壞菌過多、腸道菌相失衡,不僅會改變腸道通透性,壞菌更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發炎反應並誘發息肉生長,最終致使癌化。對此,養好菌、遏止壞菌生長有助於遠離腸癌風險,是「腸」保健康的做法。

腸胃科醫師分享「腸」保健康絕招:天天喝優酪乳 持續補好菌遠離癌化發生

至於如何避免壞菌增生、「腸」保健康,吳文傑醫師分享,優酪乳是非常好且易取得的保「腸」神器。天天喝優酪乳將有助於增加腸內益生菌,翻轉菌相失衡,從根本改善體質,維持腸道健康。

若民眾欲透過優酪乳補好菌,醫師提醒,挑選上須留意兩點。首先,推薦選「具國家認證、健康標章」的品牌,品質較有保障。其次,優酪乳並非有菌就好,建議選用含有能通過胃酸、膽酸考驗的菌株如B菌,確實存活,方能實際增加腸道益菌。經研究證實,B菌可幫助改善腸胃菌相,減緩發炎反應發生,有助於抑制息肉生長與減少腸癌風險。若同時搭配定期篩檢,將能幫助遠離大腸癌、邁向腸道健康!

以上訊息由利眾公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