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松國小創校90年首座活動中心 116年9月完工

臺北市松山區西松國小舉辦活動中心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
臺北市松山區西松國小舉辦活動中心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
總工程師吳再表示,新建活動中心將提供學校教學活動空間,及社區停車空間
總工程師吳再表示,新建活動中心將提供學校教學活動空間,及社區停車空間

臺北市西松國小活動中心新建工程今(18)日舉辦動土大典,預計在116年9月將完工,屆時西松國小將擁有創校近90年來首座的室內運動暨表演場館。此外,為了與社區共榮,活動中心將設有停車場,與社區共享資源。

 

西松國小新建活動中心工程由臺北市教育局委託臺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辦理,總工程師吳再欽說明,西松國小於日治時期成立,創校迄今已近90年,校內無大型室內運動及表演場館,在兼顧學校師生期望及當地民眾需求,在拆除部分老舊校舍後,規劃興建地上6層、地下2層的鋼構活動中心。多功能活動中心內部包含游泳池、幼兒園、演藝廳、韻律教室、綜合球場等空間,地下停車場則規劃256輛汽車位及280輛機車位,建構自發互動、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新世代學習空間,並提供周邊社區居民充足的停車位,達成校園空間與社區共享的目標。

 

總工程師吳再欽表示,預計在116年9月完工的新建活動中心總樓地板面積約23,762.8平方公尺,提供學生集會、展演、活動、運動與幼兒園新教學空間,增加多元學習互動交流場域,讓學生擁有更優質的學習空間。未來將配合新建工程辦理校園周邊人行道退縮,改善目前無人行道的現況,利用景觀植栽減緩校園圍牆的壓迫感,創造友善邊界及休憩空間,並提供學生、居民安全通行,舒適友善的人行環境,藉由開放校園與社區共享教育資源、提供社區友善空間,豐富市民休憩與運動場所。

 

西松國小地處繁華的南京東路商圈,新建活動中心採鋼骨結構,建築物主體設計分別以「水波漣漪」、「躍動音符」及「速度能量」等概念為核心出發點,對應游泳池、演藝廳及綜合球場三大空間,以藍、紅、黃等配色,創造出兼具空間品質及符合機能的建築。外觀立面則以淺灰色為底代表質樸的內涵,並搭配高彩度框架及格柵,讓建築立面表情活潑鮮明。

 

教育局表示,本項工程屬於多功能複合建築,除了滿足學校因應新課綱多元學習需求外,考量不同學齡需求,串聯學校與鄰里社區老幼共學,達到區域共榮。利用鋼構大跨距結構系統,創造經濟效率的自由彈性多功能空間,並帶入綠色環境與友善自然通風綠建築觀念,營造永續環境氛圍。整體規劃導入綠建築設計理念,未來將申請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期望打造西松國小成為具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符合SDGs永續環境國際議題的綠建築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