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田社攜手陽明交大 再現古典布袋戲絕代風華

西田社創辦人陳金次教授(右)在掌藝人新書發表會中,再次捐贈陽明交大布袋戲戲偶,由校長林奇宏(中)代表接受。(記者彭新茹攝)
西田社創辦人陳金次教授(右)在掌藝人新書發表會中,再次捐贈陽明交大布袋戲戲偶,由校長林奇宏(中)代表接受。(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二0二0年國立交通大學接收西田社基金會捐贈的二千多件文物,展開「西田社布袋戲文物典藏與研究發展計畫」。經過二年整編,完成專書《掌藝人:西田社的布袋戲風華》和紀錄片《傳世彩樓: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紀錄片》,八日舉辦「掌藝人:西田社的布袋戲風華專書暨紀錄片發表會」,期讓更多人了解西田社在臺灣布袋戲歷史上扮演的關鍵角色。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表示,傳統布袋戲曾是風靡全臺的流行文化,卻於八○年代日益式微。一九八五年,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在三位臺大教授陳金次、李鴻禧和楊維哲的發起下成立,以「保存古典布袋戲」為創辦初衷,透過蒐購戲偶、老藝師口述歷史記錄和舉辦前後場研習班等方式,致力將大眾視為「民俗技藝」的臺灣掌中戲提升為可在學術殿堂演出的「表演藝術」,帶動關懷本土文化的風潮。

「西田社布袋戲文物典藏與研究發展計畫」期待透過修復、整理和保存這批臺灣傳統文化資產,建置可供全球民眾自由閱覽的數位典藏資訊平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並積極回應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

《掌藝人》記錄下西田社創立迄今三十多年來的發展,紀錄片《傳世彩樓》則完整呈現基金會為適應時代演進逐步調整經營方針之沿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