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遺址公園 重現軍事遺構

記者孫建屏/專題報導

位於左營的「鳳山縣舊城遺址歷史公園」,保留從清朝時期闢建的城基及城牆、日據時期設置的防空壕,以及國軍來臺後在當地修建眷村的圍牆、樹木等。如今開闢成公園後,讓民眾可在未多加修飾的環境中,直擊各時期遺跡面貌,見證當地豐富的文化遺產。

「鳳山縣舊城遺址歷史公園」又稱「西門遺址公園」,清朝設縣治理時,修建城門和城牆,西門所在地建有砲臺,抵禦盜匪入侵。二戰期間,日軍拆除改建軍事設施,僅留部分殘跡,末期更因建設「震洋特攻隊」營舍及神社而拆除。

時光環步道 方便遊客參觀遺址

二戰後,國軍遷臺改建為眷村,東、西自助新村區域,就在西門城牆周遭,逐步增建管理中心、幼稚園、運動場等,成為生活機能完整的社區。後因國軍眷村改建,民國103年眷村拆遷後,重現西門城門和城牆地下遺構,由高雄市政府公告納入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整建的西門遺址公園,也於今年落成啟用。

公園內有高大的芒果樹、黑板樹、榕樹等喬木點綴,並建有步道,讓遊客可前往參觀各處遺址,居中心的時光環步道,簡約說明公園各時期年代發展的來龍去脈。公園所在中正路旁,有昔日自助新村大門石柱,不遠處即是西門城牆,牆上馬道遺留日軍神社的本壇基座、手水缽,而已消失的砲臺僅存遺構。

海青工商對面、必勝路旁,以棚架所防護的就是西門城基遺址,現今所見城基上仍保有眷戶增建水泥地板的花色地磚,與砲臺遺構旁門窗遺痕,在在顯示當年軍眷為求生存,不得不因地制宜的克難生活。

地下防空壕 眷村孩童玩樂場所

散布公園內的地下防空壕,據學者研究,圓形型式為躲避空襲之用,唯一一座方形則作為「震洋特攻隊」指揮中心,眷村在此落戶後,防空壕成了昔日孩童玩樂場所,後來還曾布置成鬼屋,供人參觀。近百年的防空設施,曾瀰漫軍事緊張的氛園,也有歡笑娛樂的場景,如今均僅留存在人們的記憶裡。

左營「鳳山縣舊城遺址歷史公園」,保留自清朝以來的歷史遺跡,見證豐富的文化遺產。(記者孫建屏攝)

西門城牆馬道保留手水缽遺跡。(記者孫建屏攝)

西門砲臺約與城牆同高,目前僅留下遺構。(記者孫建屏攝)

公園內散布的圓形防空壕,是二戰時期為躲避空襲所建。(記者孫建屏攝)

公園內唯一方形防空壕,是日據時期日軍的地下指揮中心。(記者孫建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