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航空博物館】歷史建築紅穀倉 見證波音百年發展史

記者陳彥陵/西雅圖報導

在占地廣大的「航空博物館」展區內,有一座獨立的紅色木造建築,其以波音創辦人威廉‧波音之名,被命名為「威廉‧波音紅穀倉」,這座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建築,即為航空巨擘波音公司最初的誕生地,也是早期的生產廠房。

「威廉‧波音紅穀倉」正式名稱,是「波音飛機公司105號廠房」,最初是威廉.波音於1910年購買,原擬用於打造遊艇,但後來公司目光從航海轉向航空,於1916年成立「太平洋航空產品公司」,「紅穀倉」也成為工程辦公室與製造廠房,並且打造出波音首架水上飛機:「波音Model 1」,不只用於遞送航空郵件,還獲得美國海軍50架教練機訂單,公司也正式更名為「波音公司」。

在航空郵務的巨大需求下,「波音公司」快速成長,除原本飛機製造,也跨足運輸與郵務,因此在1935年遭美國政府指控壟斷,迫其拆分成3家公司(聯合技術、波音飛機與聯合航空),「紅穀倉」則被列為波音飛機公司的產業繼續保存,在此工作的設計師還設計了美軍獲得二戰勝利的關鍵轟炸機:B-17與B-29。

波音公司最後在1970年將「紅穀倉」出售給西雅圖港,隨後被「航空博物館」買下,並且移至現址,公開展出。現在的「紅穀倉」內仍展出早期設計與打造飛機的機具,以及豐富的照片與檔案資料,甚至還有專區介紹二戰時期美國支援中華民國抗日的諸多珍貴史料,凸顯華美合作情誼。

「紅穀倉」內透過舊式機具與歷史照片,介紹波音公司草創時期打造飛機的方式。(記者陳彥陵攝)

「紅穀倉」展出包括「血幅」在內的歷史文物,凸顯華美自二戰以來的合作情誼。(記者陳彥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