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凍卵?民團:《人工生殖法》僅保障「不孕夫妻」 單身女性凍卵不在規範中

台灣女人連線1日上午舉辦「女人要不要凍卵?政府要不要補助凍卵?」記者會。(攝影/陳稚華)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女性晚婚晚生,「凍卵」被認為像是買保險,讓女生可以延緩生育年限的壓力。

不過,台灣女人連線1日上午舉辦記者會,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強調,近來許多報導、藝人網紅的分享,加上業者強調生育自由等女性主義的語言包裝,及民意代表的質詢,「醫界也一直強調35歲是生育的分水嶺,讓凍卵、AMH檢測及政府補助成為社會熱門的話題,但其實相關資訊都講得不是很具體。」

黃淑英提到,凍卵這項技術變成正式醫療行為,不過也就這10多年,「國內外累積的個案很少,國外數據很多也是較舊的數字,台灣唯一看到的是去年台大醫學院的一個報告。」

她也指出,凍卵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順利產下健康寶寶,但到底凍卵的活產率實際數據是如何?女性到底要不要凍卵?政府要不要補助?在配套上又有何措施?

(延伸閱讀:人工生殖擴大補助滿2年》不孕問題男女各占一半...婚前、備孕應注意哪些事? )

台大研究18年發現:凍卵使用率不到10%、活產者僅有2.6%

台灣女人連線整理發現,根據美國多項研究數據顯示,凍卵後使用率約為6-20%、凍卵活產成功率為11-21%;英國的資料為18%。台灣目前唯一的數據是台大醫院婦產科2022年研究,發現18年間645名女性凍卵,使用率不到10%、活產者僅有2.6%。

「且人工生殖目前平均成功率大約就33%,可能年紀大一點就要多做幾次。也就是說凍卵比較像是買樂透的概念,買一個活產的機會,但因為這樣一個低的活產率,以至於凍卵沒辦法給女人在任何時候可以有小孩的承諾,是不是凍卵後就有生育自由?這其實是不一定的,女性不應該在35歲的壓力下就被恐嚇應該要凍卵,這絕對不是一個自主性的表現。」黃淑英強調。

她也提到,整個過程不只有凍卵,還包括人工生殖、檢測卵子品質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卵可以保存多久?真的要用時都可以用嗎?凍卵的機構有沒有好的規範?如何確定卵是有好好被冷藏,而不是到時候不能用結果說是女性卵太老的問題?這些凍卵者權益的保護是我們最在意的。」

黃淑英也指出,費用不是只有凍卵及「保存」,還有人工生殖費用,如需要多次取卵或施行多次人工生殖,費用則會大大增加。

20歲開始一年一次AMH檢測?醫:卵子夠多也不代表一定能懷孕

日前有倡議團體結合醫療提供者及民代推動「AMH檢測」,作為評估生育力和冷凍卵子的依據。日前也有生殖專家指出,女人在20至30歲時,「喪失」了60%的卵子,呼籲女人應從20歲開始一年做一次AMH檢測,若數值太低可考慮凍卵。

「但是卵泡的減少是自然過程,也是一種保護機制,被形容成『喪失』,不但錯誤地造成女性的焦慮及恐慌,更將女性的身體醫療化,誘使女性接受不必要的生育治療。」黃淑英直言。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也解釋,「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是在卵泡裡有一個濾泡細胞所分泌的荷爾蒙,這個荷爾蒙在25歲前會隨著卵泡逐漸成熟,預備將來要排卵,分泌量也會慢慢增加,到25歲達到高峰後會逐降下降。醫學上來講,現在發現AMH可能在適當情況下能代表卵子的庫存量。」

不過黃建霈強調,「我這邊要給大家一個概念,卵子庫存量夠多,並不代表妳就一定可以懷孕,卵子太少也不代表妳不能懷孕,因為要受孕其實也只需要一顆卵子就夠了。」

他指出,卵子庫存量剛出生大約有1、200萬顆,到了青春期大約剩下幾萬到幾十萬顆,到更年期大約剩下1000顆,「當然可以看到卵子隨著年齡下降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適合懷孕的年齡大約落在25-34歲,一般卵子的品質是比較好的、量也夠,才會鼓勵大家盡量在這段時間內懷孕。」

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2019年建議,不要對未診斷為不孕症的女性進行AMH檢測,並表示不應將其用於向女性提供「當前或未來的生育能力」的諮詢。「因為能不能生,除了卵子的量跟品質之外,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包括子宮狀態、輸卵管是否暢通、另一伴是否能提供正常精蟲,以及就算受孕了到子宮內能不能順利著床?著床後能不能不流產、順利懷孕到生下足月小孩,中間還有很多關卡,所以AMH只是一個參考的工具。」

英國生殖醫學會(BFS)也警示,反對將AMH 檢測行銷為預測受孕的方法。醫學會更指出,AMH檢測的研發旨在提供人工生殖資訊,而不是用在自然的生育上。

黃建霈強調,卵子庫存量夠多不代表就一定可以懷孕,卵子太少也不代表不能懷孕,因受孕其實只需要一顆卵子就夠了。(圖片來源/DrKontogianniIVF@pixabay)

凍卵可能造成哪些副作用?

黃建霈進一步指出,「醫學上假如AMH值超過5,可能代表身上剩下的卵泡太多,有一個疾病叫功能性卵巢,跟這個有關;假如檢測數值在2-5之間被認為較正常;假如小於2就要小心,可能會較早步入更年期。假如以上面的診斷標準來看,25歲時平均約4-5,大概就是考試可以考80-100分,到大概40歲時大概剩下2,如果還有生育打算動作可能就要快一點。」

黃建霈也提到,學會比較建議婚後孕前的夫妻,假如在剛結婚這個階段,本來還有一些人生規劃,像是計畫5年後才要生小孩,「這時如果來做AMH較有意義,假如驗出來真的特別低,也許人生計畫的優先順序就要調整一下,但讓所有人都做的意義真的不大,尤其在25歲前,因為20-25歲AMH的數量是在往上升的,雖然卵子數量是在往下降的,意思是AMH在這個階段時不能處理卵子的量和問題。」

至於為何凍卵使用率跟活產率很低?

黃建霈表示,凍卵生子必須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然而目前此法僅適用於「不孕夫妻」,「在國內假如是單身凍卵還沒遇到另一半,其實存了可能永遠沒辦法使用,除非將來法律產生改變。而目前使用率不到10%、活產率僅2.6%,是因使用不見得會懷孕,平均受孕率1/3,年紀更大的時候來做成功率更低,受孕成功也不見得就會成功生下小孩。」

而關於凍卵可能造成的副作用,黃建霈也解釋,「凍卵因為要取卵,所以要打排卵針,做人工生殖取卵相關的行為,可能要打很多促進卵泡長大的(針劑),大部分人可能沒事,可是有部分的人會出現併發症,像是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甚至也有人死掉,所以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的行為。」

至於未來就算真的受孕成功,對於胎兒是否會有影響?黃建霈表示,「目前倒沒有這樣的報告顯示人工生殖的胎兒就比較差,但最好還是在適當的情況下懷孕,盡量不要年紀太大或身體已經一堆病才要懷孕,就會比較危險。雖然子宮老化的情況可能沒有卵子這麼明顯,但實際上子宮不能只以年紀來比,可能40歲有一半(女性)已經長肌瘤,有的有子宮肌腺症,如果讓生病的子宮再來懷孕就比較不好,不是只看年紀而已。」

《人工生殖法》僅保障「不孕夫妻」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適齡婚育是政府的目標,就目前手上有80多國資料也發現,沒有一個國家型的計畫在補助普遍性的社會性凍卵。

魏璽倫強調,凍卵其實就是一個醫療行為,只要是醫療行為就會有風險跟副作用。至於政府可以做什麼?她表示,關於凍卵這個議題,必須讓要接受凍卵的民眾知道風險跟副作用在哪,包括凍卵者跟醫師雙方決策甚至成本,政府再怎麼補助不可能完全,後面還有每年的保存費,「正確的知識也是我們接下來推廣的責任,AMH不是唯一的判斷,且不是代表全部。」

而關於人工生殖法現在有機構的審議辦法,但只針對合法夫妻,現凍卵者有許多都是單身女性,假如凍到一半機構倒閉有哪個法源依據?消費糾紛是依照消保法還是政府鑑定?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科長麥揚竣表示,目前人工生殖法規的確是以不孕夫妻為適用對象,假設是單身女性的凍卵,確實沒有在人工生殖法的規範中。

黃淑英指出,如果政府補助目的是為緩解少子女化,由活產率及使用率來看,補助效益可能很小。「補助可能造成資源逆分配補助凍卵政策僅補助費用的一小部分,這種好處會分配到較有經濟能力的人,不太可能惠及就業不穩定或低工資、低收入的女性。

她強調,補助是提供經濟誘因鼓勵人民去做一件事。「因此,提供資訊讓民眾瞭解相關利弊及影響以做『知情』選擇,政府責無旁貸。」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第一天超過6萬人申請!3萬房貸補助反應熱烈 網站一度停擺
台中市首位五星市長! 盧秀燕滿意度破72%再創新高
避免債務違約 聯邦政府過第一關 美眾議院通過提高債務上限法案 送交參院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