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中國還是要印度?尋求平衡的尼泊爾

(德國之聲中文網)尼泊爾正在努力加強與中國的關系,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在訪問中國期間與對方簽署了多項合作計劃,涵蓋貿易、旅游、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普拉昌達上星期六(9月23日)抵達中國,行程一周。

尼泊爾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這個喜馬拉雅國家在經濟上依賴這兩個亞洲大國。幾十年來,這迫使加德滿都陷入一種尷尬的平衡。

目前,印度是尼泊爾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其次是中國。這一狀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因為中國希望將尼泊爾納入“一帶一路”,該項目包括建立一系列運輸鏈,將中國商品送往西方買家手中。

不過,尼泊爾總理此次訪問中,在“一帶一路”方面並沒有顯著進展,盡管普拉昌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了會晤,並在改善跨境互聯互通上達成協議,但普拉昌達沒有簽署中國提出的計劃草案。

一位尼泊爾外交消息人士在北京接受德國之聲電話采訪時表示,加德滿都的主要擔憂之一是該計劃中有關安全和法律合作的部分:“文件提出加強法律、執法和安全合作,以促進‘一帶一路’合作”,尼泊爾方面尚未完全理解這一內容。“

有尼泊爾官員擔憂,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國貸款可能會引發“債務陷阱”。 然而中國和尼泊爾發布的一份聯合聲明中,雙方承諾加速磋商,早日敲定“一帶一路”項目的具體內容。

支持中國在台灣和西藏問題上的立場

在與習近平主席會晤時,普拉昌達表達了對中國主導的“全球發展倡議”(GDI)的支持,並表示尼泊爾在未來願意加入其中。然而,作為加德滿都對其強大鄰國的保留態度的一個信號,普拉昌達沒有表示尼泊爾將加入北京主導的其他項目。普拉昌達說,尼泊爾不會成為任何安全聯盟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普拉昌達明確表示支持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表示尼泊爾反對“台獨”,同時也表示,任何涉及西藏問題都屬於中國的內政。他說,尼泊爾絕不允許在其領土上出現反華分裂活動。

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國游客

在此次訪問期間,雙方就尼泊爾-中國電網互聯項目達成了一項協議。這個跨境輸電線路項目由中國提供援助資金建設。擴大旅游業也是合作的一個重點,雙方計劃將2025年定為“尼泊爾旅游年”,以此促進旅游業。兩國還鼓勵航空公司恢復並開通更多航班和航線。

尼泊爾地緣政治分析師巴塔(Chandra Dev Bhatta)認為,這兩個鄰國在一些領域找到了共識。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他說,這次訪問:“建立了信心,並為重新審視雙邊合作的所有問題,包括未決事項,提供了機會”。

加德滿都特裡布文大學(Tribhuvan University)教授國際關系的尼亞查伊(Lila Nyaichyai)指出,雖然沒有達成新的專屬協議,但兩國都重申了會執行先前承諾的項目。她對德國之聲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理解是繼續和深化雙邊合作的橋梁,尤其是在經濟領域。”

回避有爭議的問題

尼泊爾總理訪問前不久,尼泊爾、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多個國家曾抗議中國最近公布的新版地圖,其中,該地圖將尼泊爾聲稱擁有主權的幾個地區劃為印度領土。尼泊爾外交部要求中國進行修改。普拉昌達的執政聯盟伙伴建議,總理訪問中國時應與對方解決地圖問題。

不過,中尼雙方聯合聲明對地圖和許多其他有爭議的問題只字未提。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 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Lekhanath Pandey (發自加德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