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將事情描黑 先要適當地留白─中共的說故事技巧

金融時報日前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歐盟反映,美國不斷引誘中國派兵攻打臺灣。(微博)
金融時報日前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歐盟反映,美國不斷引誘中國派兵攻打臺灣。(微博)


早前《金融時報》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歐盟反映,美國不斷引誘中國派兵攻打臺灣。而習近平不只如《西遊記》中的唐僧一般,面對誘惑仍能處之泰然,神色自若;更好比擁有如來佛般智慧,洞悉世事,只是簡單拋下一句:「我不會上當!」。

看似心如明鏡,心境澄明。然而,我相信廣大的讀者們都跟的一樣,很想知道美國是怎樣去「引誘」中國「武力攻臺」呢?

雖然找到那篇相關的報導,但仔細閱讀看,裡面確實的誘惑「實證」不多,又或是嚴格來說根本沒有。大抵只是找到一些「中共官員」、「中國學者」又或是親中人士等,認為美國政府「透過向台灣提供武器及推行其他措施來引誘中國進行軍事對抗」。

如果為台灣提供武器是美國「挑釁」的「罪證」,我相信廣大心思正常,眼光雪亮的讀者。看過中國的解釋後,都會覺得中國又再一次施展文字功力,本末倒置地將施襲者角色,變成受害者。然後又化主動變被動,講出一系列荒謬之論。

要將事情描黑,首先要適當地留白

構成故事的基本元素,大家都知道是分別是:時間、人物、地點、事情。所以大家必須知道,世界上每人、每事在每分、每刻所發生的一切,都可以是一個故事,當中包括新聞。

一般人而言,都希望能夠聽到自己感興報的故事,而能令自己感興趣的原因有很多:題材、想法、內容⋯⋯一萬個人有一萬個來自個人內心的評審準則,因此毋須在此深究。另外,呈現故事的方式同樣亦都五花八門:小說、街頭說書、閒聊八卦,甚至,報導新聞。

新聞同樣是一種說故事的方式,只不過正常而言,新聞報導是在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不能顛倒黑白的故事。然而,中共能夠顛倒黑白、將「主動」與「被動」對調,將故事說得自己一臉無辜,甚至合情合理的不二法門,就是為故事製造一個「合理化劇情」。

他們為了要將一切不合理的決定合理化,就會尋找一切似是而非的「前因」來解釋「非作不可」的原因。然而,這一些原因,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將「主動」與「被動」交換,而關鍵就是要把故事「留白」。

以今次的「美國誘惑」論而言,中國將「美國為台灣提供武器」,成為武力攻台的「誘惑」,並大肆宣揚。若然就事論事,或許這樣真的可以是一個開戰理由,畢竟一次大戰的起源亦因為是「軍備競賽」。然而,前提是要擁有「攻擊性武器」,才會真正引起「挑釁」。相反,美國所提供的,主要都是「防禦性軍備」。

一個國家遇到軍事威脅,盟友為其提供援助,這是一種盡顯關係友好表現,實屬合情合理。然而,盟友為免「擦槍走火」,只是適量的提供「防禦性」而非「攻擊型」軍備,就是避免對岸有不必要的顧慮,以為「反攻大陸」時機已到。

中共目的為阻止美軍援台灣 

無奈仍然感到受威脅又或是不爽,原因大概只有一個:「該批『防禦性軍備』令我增加進攻成本。」要阻止美國以及各國在軍事上支援台灣,首要是阻止盟友幫助台灣。

無奈現實是盟友不會停上協助,除非台灣在「守土衛國」的決心突然轉變。所以,就要用一個「美國提供武器予台灣是誘惑中共攻台」的故事,讓部份台灣人民擔心,會因此而引起戰爭,然後對美國等盟友的協助感到抗拒,甚至對盟友感到反感,一切就正中中共下懷。

那怕現在只是一小撮人的想法,只要出現如此的火苗,再適時加以發酵醞釀,假以時日只要一個機會,聲音就會變大。到時,一個負責任的民主社會,不得不聆聽該聲音。結果台灣自斷雙臂,自毀長城,千辛萬苦所爭取的健康民主社會就被毀於一旦!因為台灣人民自己將中共攻台成本減低,到時的處境實在難以想像。

作者》張寧  香港青年,反送中後來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香港雜記】香港拍拖攻略
香港終審法院外籍法官先後走人 繼任者需根正苗紅?
陳光誠:公有制是共匪搶劫民財的工具─以雙堠蒙河水庫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