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糖尿病治療3階段轉變 GLP-1發現者獲唐獎肯定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9日電)唐獎第6屆生技醫藥獎,由發現GLP-1(7-37)為促胰島素因子的3名科學家共同獲得。醫師指出,GLP-1相關藥物見證糖尿病治療從降糖為中心、器官保護到體重管理3階段轉變。

唐獎今天公布第6屆生技醫藥獎,由美國科學家喬爾·哈本能(Joel F. Habener)、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及丹麥科學家延斯·祖爾·霍斯特(Jens Juul Holst)3人共同獲得。他們發現GLP-1(7-37)「類升糖素胜肽-1(7-37)」為促胰島素因子,促成後續糖尿病、抗肥胖藥物開發。

在得獎感言影片中,哈本能表達對評審的感謝,並表示對於GLP-1藥物能對世界疾病與人民有幫助感到欣慰。霍斯特則在驚訝與感謝之外,也指出自己上次來到台灣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對於來台領獎相當期待。

莫依索夫則對於自己獲獎非常驚訝,她說,收到獲獎通知的早晨,自己必須把這封電子郵件看2次,才能理解其中意涵,非常謝謝唐獎肯定。

對於3人貢獻,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說明,胰島素的生成和作用,是糖尿病和肥胖的根源,GLP-1及其衍生藥物不僅從非常根本的地方調控胰島素,且令人意外的是,它能透過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食慾,且對腎臟等細胞有保護效果,這在過去數十年無法以單一藥物達成的,是非常大的發現。

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臨床教授、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李弘元說明,糖尿病治療在過去僅以血糖控制為目標,但在過去20、30年變動非常快,在2010年左右開始出現「器官保護」概念,強調在降血糖同時也減少腎臟、心血管併發症風險,當時GLP-1相關藥物就以展現器官保護效果。

糖尿病的根源是肥胖,李弘元指出,以往解方有限,只能靠少吃多動減掉約5%體重,嚴重肥胖者則可以透過手術減少約20%體重,但在這兩者之間,缺乏可用工具;而GLP-1相關藥物不僅可以控制血糖,還可控制體重,甚至可以達到緩解糖尿病的效果,讓患者用更少藥物控制血糖。

這並不是哈本能與霍斯特首次因GLP-1相關研究而獲獎。他們在此前也曾獲得2021年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2020年Warren Alpert Foundation Prize等獎項認可,但當時共同獲獎的是另名科學家杜拉克(Daniel J. Drucker)。

唐獎生技醫藥獎召集人張文昌指出,雖然整體獎項是表彰GLP-1研究的重要性,但因考量其中真正具有生物活性的是GLP-1(7-37)結構,而在確定此結構的生物活性,及相關合成、檢驗等技術發展中,莫依索夫扮演重要角色。(編輯:李亨山)1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