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紙媒頭版榮景 資深媒體人張忠義辦攝影展

張忠義(左)歡喜辦攝影展,太太也與有榮焉。   圖:孫家銘攝
張忠義(左)歡喜辦攝影展,太太也與有榮焉。 圖:孫家銘攝

[Newtalk新聞] 一張好照片勝過千言萬語!資深媒體人張忠義從事新聞攝影工作超過40年,過去是日夜抱著相機的工作狂,攝影是職業也是興趣,穿梭在各大新聞現場獵取最佳鏡頭,除了攝影技巧的掌握外,他對攝影地點的尋找和構圖,都經過相當精心的規劃。專業策展人特地挑選15張上過報紙頭版的精選作品,今(7)日起至7月底在高雄市明華路內向咖啡館開展,作品還別開生面結合當天的報紙一起展出,讓觀展的民眾找回閱讀實體報紙的感動。

張忠義1980年5月進入高雄的台灣時報,1994年8月轉到自由時報,2021年9月退休,目前仍在電子報服務,新聞資歷至今長達 43年,南台灣重大新聞無役不與,被媒體同業封為「高雄首席攝影」。他工作之餘最愛揹著相機上山下海,尋找城市美景,高雄市青年路媲美「曼哈頓懸日」的奇景,也是他在7年前最早刊登於報紙頭版,並且被列入維基百科,還掀起各地攝影同好跟風,每年兩次擠爆青年路,就為了搶拍高雄「曼哈頓懸日」。

張忠義表示,攝影記者是非常特殊的職業,需要強烈的新聞嗅覺和觸感,新聞攝影是以圖片的形式對事件進行報導,同時講究技巧和審美觀點,就算現在影像處理技術先進,可以很容易做出任何影像,但是親臨現場的感動永遠是無可取代的。

策展單位時陣藝術總監Snow表示,現今網路新聞已經漸漸取代過去的紙媒時代,許多人已經不再閱讀報紙,年輕人習慣用手機拍照,無法想像幾十年前要拍好一張照片背後的付出與辛苦,因此這次才想到將資深媒體人過去曾刊登過的頭版照片,結合今天的實體報紙展出,並搭配張忠義在按下快門時心中感動的簡短文字回憶,希望透過這樣的紀錄呈現與更好的表達方,讓更多人重溫當年看報紙的感動。

資深策展人林丁禾表示,西方工業革命後出現許多科技物品,在人類不再使用它們後往往變成廢棄物丟掉,在藝文界常見用各種物品做成的裝置藝術展品,這項結合照片與實體報紙的展覽形式,可以讓人們省思網路科技帶來的資訊爆炸,讓生活便利之餘,背後是從過去的實體紙張演變而來,這樣的革命浪潮帶來的福禍值得反思。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稀土恐慌! 中禁鍺鎵出口 稀土成下一步?高盛:西方需250億美金才能匹敵
支持台灣自我防衛 羅森柏格:美國不會因為北京抱怨改變

頭版照片結合實體報紙展出的創新方式。   圖:孫家銘攝
頭版照片結合實體報紙展出的創新方式。 圖:孫家銘攝
最早見報的高雄「曼哈頓懸日」奇景,出自張忠義手筆。   圖:孫家銘攝
最早見報的高雄「曼哈頓懸日」奇景,出自張忠義手筆。 圖:孫家銘攝
這張佛陀紀念館釋迦牟尼佛「佛光乍現」的照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傑作。   圖:孫家銘攝
這張佛陀紀念館釋迦牟尼佛「佛光乍現」的照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傑作。 圖:孫家銘攝
張忠義對攝影地點的尋找和構圖,都經過相當精心的規劃。   圖:孫家銘攝
張忠義對攝影地點的尋找和構圖,都經過相當精心的規劃。 圖:孫家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