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甲仙攔河堰 陳其邁:洪水資源化確保高雄供水穩定

陳其邁與地方民代視察甲仙攔河堰。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陳其邁與地方民代視察甲仙攔河堰。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Newtalk新聞] 近日雖然有杜蘇芮及卡努颱風和 8 月上旬的持續降雨,高屏溪攔河堰川流量仍約為歷年同期平均的 35%,市長陳其邁關心未來供水情勢,今與立委邱議瑩、市議員朱信強、林富寶、林義迪及甲仙區里長,前往甲仙攔河堰管理中心聽取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簡報,陳其邁表示,甲仙攔河堰是穩定南部地區供水重要設施,目前經由輸水隧道引取旗山溪水源至南化水庫蓄存已達滿庫, 近期高屏溪原水濁度過高,南化水庫已回送高雄每日40 萬噸水源,穩定高雄用水。

陳其邁表示,以去年為例,大概有1.8億噸可以灌滿2.5座南化水庫的水量,這是縣市之間合作的調節,我們也希望像高雄這種高屏溪流域的地形,其實應該要在洪水的時候,能夠把洪水資源化,能夠來做補助地下水,在枯水期的時候,抗旱水井就可以有更多、更充足的水源,也希望其實不管是南化、烏山頭還有曾文水庫的連通以及旗山溪跟甲仙之間的連通計畫,都能夠如期如質在明年完工,進一步確保在高雄跟台南之間供水的穩定。

另外,陳其邁也特別跟南水局建議在二仁溪流域的這些水資源的運用,其實可以做一些先期的規畫,看怎樣能夠更充分的來做水資源的利用,尤其在北高雄提供工業用水的部分,也能夠更充裕。

陳其邁進一步表示,洪水資源化是希望將水留下,滯留的時間可以多一點,不管在堤防內或堤防外做妥善規劃,能做為地下水的補注,也就是地下水庫的概念,今年約有8個計畫執行中。而在現今極端氣候下,以今年為例,一方面抗旱、一方面準備防洪,這種極端氣候以後會更明顯,所以要先做好準備,才能讓城市更有韌性因應各種極端氣候。

水利局長蔡長展補充說明地下水庫,他表示地下水的部分有分補注區,現在規劃11個補注區,其中實際執行的有8個,今年繼續進行,將持續補注地下水,待補注完後再做地下水位監測。談到目前的監測成果,他說於今年的雨季過後,大概已經回升到八成的位置,預估大概1個月後應可回升到一般的平均值,希望今年再多降一些雨,提升地下水位深層的高度。

南水局報告表示,南化高屏聯通管路自今年5月29日起保持最低輸水量(3萬CMD),於杜蘇芮及卡努颱風期間,高屏堰濁度最高飆升至4萬9600NTU時,輸水量增加至40萬CMD,確保高雄地區供水穩定。

目前市府水利局與水利署合作加速於高屏溪流域荖濃溪里嶺大橋上游等 11處面積共 459 公頃辦理疏濬工程,降挖河槽設置地下水補注區並施作攔水土堤,預估每年可增加至少 1300 萬噸地下水補注量,也請水利署加速監測補注成效,作為後續擴大辦理依據,以達到地下水保育與合理利用的永續目標。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美國維吉尼亞州長獲共和黨超級大金主青睞 可能11月宣布參選總統
美日韓「新三國同盟」提高中國犯台代價 矢板明夫:台灣越來越安全了

◤超前部署,省水節能◢
家庭必備省水神器 限時下殺中
冷氣、電扇一級省電這裡挑
節能補助攻略 家電選購指南

甲仙攔河堰是穩定南部地區供水重要設施。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甲仙攔河堰是穩定南部地區供水重要設施。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