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系劇場《百葉》李銘宸邀觀眾反思人類造光行為

《百葉》劇照(臺北藝術節提供,攝影:黃煌智)
《百葉》劇照(臺北藝術節提供,攝影:黃煌智)

2023臺北藝術節主題為「萬物運動」(Dancing Ecosystems),由導演李銘宸為核心的創作團隊「風格涉」打造視覺系劇場《百葉》,這周末(26、27號)在北藝中心大劇院以裸劇場景觀反思人類造光行為,探索當劇場回到一片黑暗,現實中如何再造幻覺,呈現最當前的社會議題與藝術跨界能量。

 

8月26、27號在北藝中心大劇院演出的《百葉》,希望帶著觀眾思索「去除聲光效果及功能的劇場空間可以是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觀看形式、表演內容與觀演體驗?」透過對劇場功能的保留與去除,探討當劇場只有一片黑暗時,會是什麼樣的情境。

 

《百葉》是由李銘宸為核心的創作團隊「風格涉」所呈現,風格涉的作品取材生活日常,以劇場藝術作為媒介與創作方法,曾多次提名及入選台新藝術獎,被喻為「劇場之中的當代藝術」。 從臺北藝穗節發跡,被劇場界所注意到的李銘宸,提及《百葉》的創作歷程,他表示,一開始討論的核心是「如果劇場不開燈,那會是什麼樣的觀演體驗或表演形式?」在摸索時期的過程中,有天在臉書上看到一則關於百頁豆腐實際上不是用豆腐製作的新聞標題。他點開手機,試圖搜尋相關內容,但在輸入前兩個字時,手機顯示的字是百葉窗的「百葉」。於是他聯想到「百葉窗」,並開始思考與「光」相關的體驗和感受,似乎與「黑暗」有關,因此選定「百葉」作為這次創作的劇名。

 

李銘宸希望在這次的作品裡,不是讓觀眾看到舞台上一定要發生什麼事,而是能夠讓觀眾充分地感受大劇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