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看診擴大適用族群 明年四月上路

台灣醫療可近性高,要就醫相當方便,但對於偏鄉或行動不便的人來說,要去一趟醫院還是困難重重,加上疫情之後,視訊看診技術不少,因此政府打算擴大視訊看診的適用族群,主要是需要定期回診的慢性病患者、安寧病人、行動不便者等五類,預計明年四月正式上路,到時候符合資格的民眾,透過指定App預約掛號,並利用行動支付繳費,就能在家看醫生。

靠著手腕力量,吃藥這件事也變得不容易,七年前一場車禍,董禮華傷到頸椎,從此坐輪椅,生活起居也得借助他人之力。

新北脊損協會理事 董禮華:「每一次我需要回診的時候,我就必須要,例如請家人先空出時間,那如果我是自己坐公車去的話,我就要可能提前一個月或更久,我可能要預約復康車,或是我準備坐公車,那我就要跟我的居服員去安排時間。」

三個月一次例行檢查,通常只有問診、開藥,還是要大費周章花一整天。所以科技成熟之下,政府研擬擴大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慢性病患、安寧病人、行動不便、災害或傳染病對象、旅外國人都適用,預計700萬人受惠。

新光醫院副院長 洪子仁:「可以透過線上的數位支付,透過電子處方箋以後,由藥師去送藥等等,就可以避免我們長期穩定的慢性病患者,舟車勞頓到醫院或診所去就醫。」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林應然:「這些配備呢 一般來講,都只有在比較大的醫院或是診所,才有辦法進行,一般的診所沒有辦法做這種事情。」

基層診所提出疑慮,認為病例和資料保全都是問題,另外,當視訊診療普及,恐怕會打破醫療分級制度,因為掛號看診都在家動動手指完成,民眾可能偏好選大醫院。

衛福部長 薛瑞元:「你選擇大醫院,就健保不付,比方說你是行動不便等等,那是在健保相關的計畫裡面的話,那是由健保會支付給這些醫療院所。」

衛福部表示,目前已經協助診所升級設備,詳細辦法預計11月中公告,並在明年4月正式上路。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即刻救援!國光客運駕駛目擊宜蘭遊覽車翻覆...
連年風災 莫三比克島大型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