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業仍看不到曙光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在全民努力下,台灣防疫堪稱是國際優等生;因應這波疫情衝擊,政府雖提出觀光產業紓困方案,提供營運及薪資補貼等,但補助期間只有3個月,也就是說,觀光產業從7月開始就必須自己想辦法,但如今出國旅遊還沒有解禁,來台觀光亦未開放,只想靠擴大國旅旅遊補貼市場,可以解救旅行社的生存困境嗎?包括這次所謂的「振興三倍券」就可以帶動我們觀光旅遊產業嗎?

近日,日本政府擬放寬泰國、越南、澳洲和紐西蘭等4國公民的入境限制,但台灣並沒有入列,希臘開放29國入境有含中國大陸,卻是沒有台灣,紐西蘭及澳洲也是一樣沒有台灣,引起各界質疑,為什麼連號稱最友好的日本都如此對待我們?

在後疫情時代,作為疫情海嘯第一排的旅遊觀光「慘」業,以為一片黑暗中終於露出曙光,旅遊業可望逐漸復甦,甚至認為政府會挾著防疫的成功及口罩外交的大旗幟,推動國與國之間的「旅行泡泡」,逐步恢復觀光帶動國家經濟復甦,結果,旅行社仍困死在「外人進不來,國人出不去」,台灣觀光真能看見曙光?

有感於疫情趨緩,陳時中帶著大隊人馬下鄉拚觀光,在「順時中」的氛圍下,一波報復性消費潮也在台灣蔓延開來,對外圍的風景遊樂區不無小補;但是對於大都會如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的眾多商務型大飯店是幫不上忙的。飯店一家一家的收,政府沒看到嗎?

近幾年來台旅客每年有千萬人、國人出國旅遊人次去年有1700多萬人,國旅市場有將近1.7億人次;但國人旅遊習慣集中在周末假日、連假,且都是自行規畫旅遊行程,出遊天數則以2至3天的小旅遊為主,旅行社想從中分一杯羹,除非是有特殊的套裝或交通安排,否則很難從中獲利。

再說,最受國人青睞的旅遊地點非花東或離島莫屬了,但目前到花東除了自行開車,雖可以搭乘火車火或是飛機,但尖峰時段依然是一票難求,熱門的飯店更是一房難求。離島的問題又更大了,遠東航空歇業之後,目前僅剩華信航空和立榮航空飛航離島航線,縱使航空公司已經增班,疏運人數依然有限。

台灣觀光還能看見曙光嗎?政府必須要看清一個事實,目前台灣有6家飛航國際航線的國籍航空公司;更有3000多家經營國外旅遊市場的旅行社,單靠國旅市場不僅無法拯救旅行業者的困境,甚至有可能造成嚴重的供需問題。台灣的防疫成果既然獲得肯定;台灣的口罩國家隊也在國際間獲得好評,蔡政府應該可以大聲跟其他國家進行觀光交流,台灣還需要國際觀光客。請政府努力一點吧!否則觀光產業在過了6月將會有一波非常嚴重的打擊。(作者為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