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衝進立法院?「獲得支持」的勝算有多少

[FTNN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立法院藍白聯手推動「國會改革法案」在28日週二進入三讀程序,在民進黨立委席次成為少數後,立法院場外聚集十萬群眾聲援綠營,譴責藍白拒絕溝通與討論。如果萬一,場內實在擋不住藍白的三讀表決,群眾現在集體衝進立法院占據,是否可以獲得社會的廣大支持?

立法院外抗議人潮,主辦單位宣布突破十萬人。(圖/柯建銘臉書)
立法院外抗議人潮,主辦單位宣布突破十萬人。(圖/柯建銘臉書)

衝進國會,或是占領行政機關,若發生在極權國家,也就是未經公正公開的民主選舉制度所衍生的政權,會獲得較多民意的支持。因為該政權、該機構,不具民意基礎,甚至可能是世襲的、欽定的,並非多數民意。但現在的立法院,是嗎?

現在的立法院席次,民進黨只有51席,不敵「藍、白與無黨籍」的聯手合作(國民黨52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扣掉主持議事的韓國瑜院長1人不投票,61票遠勝51票)。51席,若加上場外十萬民眾的聲援「大軍」,或許可以反映特定比例的民意,卻可能沒有十分充足的民意基礎。為什麼呢?

民進黨在國會議場內抗議「藍白黑箱表決」。(圖/洪申翰臉書)
民進黨在國會議場內抗議「藍白黑箱表決」。(圖/洪申翰臉書)

因為台灣的選舉從1996年總統直選起,已經進行多屆,也不再有「萬年國大」,台灣每4年或說是每2年,就會經歷一次民意洗禮,至今選舉沒有系統性舞弊,各政黨對選舉結果也都沒有意見,顯示席次是「直接民意」的展現。

如果立法院場外群眾衝進立法院,去聲援民進黨,並占領國會,就等於用40%民意衝撞60%民意,瓦解了「少數服從多數」規則,讓台灣民主制度倒退成「比拳頭大小」的原始野蠻叢林,那麼以後台灣的選舉,也不用舉辦了,最後都淪為「街頭巷戰」,藍白也會開始衝。

除非有一種狀況發生。那就是藍白的支持者,對於其中央的主張,有高度的嚴重疑慮,明顯出現內部分裂,讓60%並非真有60%,可能降成30%。但這種分裂現象,在現在沒有發生,反倒有綠營大老林濁水認為「這是等了30年的好事」,因此裂解的,可能反倒是綠營自己。

如果「少數」衝進立法院,未來各政黨、各民間團體都可以比照。不論是衝進行政院、衝進總統府、衝進司法院、衝進六都市政府、衝進各地縣政府、衝進各部會,台灣將成了「無主之地」,一團亂剛好讓中共大軍趁虛而入。

街頭群眾衝進立法院並占據,在野黨不會相信執政的民進黨沒有居間煽動,不管有沒有。「少數總統」賴清德原本想要團結全國,其信任度將因此全盤瓦解,藍白不會再有人相信「黨主席賴清德」的誠意,藍白會更加團結,60%只會更穩固,民進黨的40%難以擴大。

群眾衝進立法院,對「少數總統」賴清德想要團結全國的影響有多少?(圖/總統府)
群眾衝進立法院,對「少數總統」賴清德想要團結全國的影響有多少?(圖/總統府)

其實,就算表決闖關成功,也不用絕望,還有其他救濟管道。不論是覆議、釋憲、總統公告程序等,只要有十足道理,不怕最後不還公道。畢竟「多數」只是「民粹」的一種,不見得是絕對真理。

立法院「擴權」後,立委職權未來是否與監委職權有重疊之處?以及五權憲法朝「美式三權」發展,也可能牽動後續的憲法體制變異。

現在衝進立法院,是不是最好的時機?言人人殊,但「太陽花」一次就夠了,衝多了,可能是下一個災難的開始。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觀察/國會3黨不過半 賴清德「在路上」一路恐顛簸難行
內幕/國民黨立院力拼藐視國會 基層不解:希望優先處理民生法案
觀察/上任就對撞「2大戰場」!賴清德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