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東南亞經濟體的崛起及影響

《華爾街日報》近期將亞洲總部由香港搬至新加坡,反映香港已喪失其區域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商務中心地位,而新加坡正取而代之,成為新亞洲中心。值此時機,總統賴清德在520就任前也向工總承諾,將請行政院規劃「亞太營運中心」,令人深思台灣未來定位。

在此同時,領導新加坡近20年的總理李顯龍於5月15日交棒,原副總理兼財長黃循財成為新加坡獨立建國以來第四任總理。除了新加坡以外,近期東南亞很多國家都在經濟和科技上有飛快進展,成為全球焦點,一時之間全世界企業都開始關注東南亞龐大經濟體的崛起。

■新加坡推「SG+」計畫,馬來西亞引資大贏家

新加坡地狹人稠,要成為亞洲中心有資源上限制,因此新加坡政府積極推動「SG+」計畫,鼓勵企業在新加坡設立總部、享受政策優惠,但是分散供應鏈到周圍鄰近地區,其中最重要的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吸引外資大贏家。在半導體領域,馬國已有不少歐美企業投資後段封裝製程,技術水平高於其他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目前已成為新加坡供電重要來源,柔佛州由於水、電、土地資源豐富,成為新加坡經濟發展重要腹地,雙方最近簽署「柔佛州-新加坡經濟特區」備忘錄,未來許多新資料中心都建在柔佛,外企投資絡繹不絕。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最近風塵僕僕走訪東南亞三個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與泰國,宣布在當地建置AI基礎設施。微軟將在馬來西亞投資22億美元,為20萬人創造AI培訓機會,並建立一個國家級AI中心。至於泰國,微軟計畫投資10億美元在當地設立第一座資料中心,同時將為參與泰國觀光產業的10萬名年輕創業家提供AI訓練。這對泰國而言是一大勝利,因為泰國最近這幾年由於政局關係,經濟相對東南亞其他國家落後,外國投資較少,主要集中在印刷電路板,微軟投資對泰國來說是一劑強心針。

■印尼擁資源優勢,微軟、蘋果、星鏈都愛

微軟未來四年也會在印尼投資17億美元,打造AI基礎設施,印尼總統佐科威建議微軟的資料中心可以設在峇里島、或建設中的新首都努山塔拉。除了微軟以外,蘋果執行長庫克近期也拜訪佐科威,討論投資機會,佐科威希望蘋果能到印尼設廠。此外,馬斯克的星鏈已獲得印尼電信營業執照。印尼的資源優勢,使其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說這一波外資在東南亞投資,有什麼輸家?那就是越南。越南近期禍不單行,除發生首富張美蘭掏空西貢商銀125億美元事件,高階領導人紛紛因貪污中箭下馬,包括國家主席武文賞及國會主席王庭惠。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安定,泰國過去兩年因政治動盪影響外人投資,同樣情形今年也發生在越南身上。

■越南政局遇逆風,但中企仍積極入駐

但無論如何,越南仍是台商投資大本營。在台商撤出中國後,越南的條件相對比印度和墨西哥更優越,除了文化相近,還有完整電子產業聚落,集結南韓、日本和台灣大咖。但最積極進入越南市場者,非中國企業(含香港)莫屬,連續兩年占外資投資第一名,近期代表為比亞迪。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9月訪問越南,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10月越南總理范明政回訪美國,拜訪諸多科技公司。越南已宣示將積極發展AI及半導體產業,計畫在2030年培養五萬個半導體工程師。由於美國積極鼓吹,輝達黃仁勳在去年12月訪問越南,表示將成立研發中心;今年4月輝達和越南最大IT公司FPT宣布成立「AI Factory」,投資金額2億美元。這些都說明越南雖有短期政治波動,但由於電子產業生態系完整、配套齊全,仍然是吸引外資及台商首選。

■菲律賓具戰略優勢,美國寄予厚望

今年東南亞另一個贏家是菲律賓,菲國具有戰略優勢,近期美國、日本、菲律賓舉辦高峰會,成立「呂宋經濟走廊」。菲律賓擁有13座半導體封裝測試廠,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3月訪問當地,表示希望協助菲律賓大幅擴充半導體廠。菲國小馬可仕政府向美國靠攏,在南海和中國對抗;菲國如同越南,都希望從美國得到半導體先進技術。

過去台商將焦點放在中國大陸,中美脫鉤後,台商面臨很多新選擇,近期「新東向」(美國)及「新北向」(日本)佔據注意力,但多半集中在半導體相關產業。東南亞過去台商有一定地位,然而今年起展現完全不同氣象;歐美科技大廠基於地緣政治和市場因素,紛紛砸重金布局東南亞。台商如不能掌握這波商機、誤判情勢,未來很可能被歐美國家後發先至。現在訂定正確東南亞策略、重新出發,非常關鍵!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
基金定期定額 出現品牌效應
投資台灣3大方案延長三年 政院今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