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越南啟示錄

工商時報【刁曼蓬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人口9,400萬、面積台灣9倍大的越南,已連著好幾年經濟成長率超過6%。胡志明市一郡(商業中心)法國殖民風烙印在建築上,粧點優雅的特色餐廳與肯德雞速食相映成趣。香奈兒的旗艦店與當地手工藝品小鋪交織。湄公河老舊木造遊船上,有來自瑞士、英、日、韓、泰、馬來西亞、菲律賓等8國遊客。 這個亞洲成長最快的五個城市之一(其他四個在印度),四處可見大型建築機械。捷運有德國、亞洲開發銀行的資金,工程是日本住友擔綱。市政府前剛完成跨湄公河隧道,迎面是新建的帷幕摩天高樓。韓商樂天Lotte所投資大型超市、商場,隨處可見。2015年通過外人可以購置越南房產,進一步帶動當地景氣。一位香港金融業者就在胡志明市訂購兩套公寓,收租投資。因為「這裡所有的指標都是向上,物價相對便宜,房價為香港的十分之一,人口平均年齡29歲,未來發展少說也有十年的光景。」 廢墟中新生 有著多元、國際化色彩的胡志明市,最能反映越南經濟動能。這樣的榮景,要拜政府引進外資政策之賜。近年來越南外人直接投資,連年勁升;到今年8月,已突破235億美元(台灣近年外人直接投資多在4∼60億美元)。亞洲四小龍韓、日、新加坡、台灣依次排開,為越南前四大的外人投資國家。 一位1976年次的越南經貿官員回憶,越南戰爭連年(1975年南北統一、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戰後又因美國禁運、物資缺乏、國困民窮、老大哥蘇聯又有自己的問題,無暇接濟。強鄰中國開放的果實,對越南政策影響至鉅。1986年越南政府頒布外人投資法令,開始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招手。 但真正帶動外資進入越南,要歸因於1991年第七次黨代表大會通過「揚棄過去、面對外來,與中國握手」。「美中兩大已是世界強權,與其交好,才會有國際空間,其他國家才敢到越南投資,尤其是中國與越南邊境長達1,500公里,沒與中國做朋友,跟誰合作都困難。」這位經貿官員分析。 越南先與宿敵強鄰中國關係正常化,1995年繼與美國恢復邦交(柯林頓總統訪問越南、美國取消禁運)。同年越南加入東協為會員國,經濟疆界頓時擴張。越南重返國際社會當口,兩大強權不再掣肘。充沛、相對大陸低廉的工資、年輕的勞動力,以及東協自由進出的地理優勢,旋即受到亞洲四小龍的青睞。 藉外力建經濟 台灣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最早進入。據官方估計,80年末至今累計台商超過4,000家、投資總額達300億美元。日本由政府機構開發援助組織(ODA)領軍,結合大商社麾下各式產業,扎根最深。新加坡政府於1996年,與越南政府簽署協定,協助越南工業區開發營建投資。在緊鄰胡志明市的平陽省,簽約成立Becamex IDC.開發公司(新加坡出資51%、越南49%以土地作價),專責工業區開發,解決基礎建設、電力闕如等工業發展瓶頸。目前Becamex IDC.轄下有28個工業區,面積15,000公頃(新竹科學園區百倍),為台商聚集設廠重鎮。 近年南韓在越南投資力道尤為強勁,集中在服務業與手機製造。2014∼2016年,三星集團在北越河內投資超過150億美元,為三星手機全球製造中心。三星與iPhone手機對壘同時,也讓越南的對外貿易大幅調轉-由多年來逆差轉為順差,外匯存底已超過400億美元。 外資蓄積越南國力 四小龍以及歐、美跨國企業等的外人投資,帶來資金、技術、就業機會,所得提升,產業結構改變。尤其是利用外資設立工業區的政策,更解決基本設施闕如的工業發展問題。近1/4世紀的開放政策,已使越南從一貧如洗到人均所得超過2,000美元(平均工資每年上升10%),經濟成長6%,不但為外資的製造工廠,本身也發展為市場、外資進軍東協的基地,東協成長最快速的國家之一。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日前召開美國退出之後的第一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會員國達成共識,將於今年11月在越南召開的APEC領袖會議中,完成簽署。顯示越南仍然持續其對外開放、以為蓄積國力的國策。 反觀台灣同期間,環保意識抬頭、產業五缺、對岸關係的冰封等多重因素,島內薪資原地踏步多年,經濟退至四小龍之末。重拾開放,調整與對岸互動,正視大陸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事實,將目前的政治戰場化為經濟商場;越南與宿敵修好、借力使力-利用外資的發展經驗或可作為台灣攻錯法門。 當前政府「新南向」政策,以吸引東協國家來台觀光、投資為重點之一。然而東協相對台灣所得、技術層次位階低,投資效果必不顯著(投審會統計,今年1~9月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總金額僅2億917萬美元)。國發會宜針對我們發展潛能的策略產業,排除投資障礙、營造親商經營環境,吸引歐美先進國家關聯產業前來投資,藉由引進技術與人才,推升產業結構的轉型,或能根本解決台灣經濟原地踏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