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南向 東南亞最愛大紅色

台灣觀賞魚博覽會一直是水族界的年度盛會,今年將在9月22日至2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這也是睽違2年後,再次從南部移師至北部舉辦。業者透露,東南亞民眾相當喜歡討喜的大紅色,但當地較難培育,而台灣觀賞魚多樣化、多色種,絕對能夠成為前進東南亞的利器。 台灣觀賞魚已具有成熟穩定的繁養殖技術,在國際賽事常拔得頭籌。2017德國漢諾威觀賞蝦大賽,台灣選手二連霸,奪得全場總冠軍,另外還有2016印尼國際孔雀魚交流賽,台灣選手也擊敗東南亞各國好手,勇奪冠軍。 台灣觀賞魚博覽會已連續9年舉辦,每年都有魚蝦界的明日之星和各界見面。今年是由業者耗時4年改良的神仙魚,由於身體具藍、綠金屬色澤,搭上電影「阿凡達」取名,相當吸睛,中國大陸還有業者出價新台幣12萬購買一對種魚,但已遭台灣業者回絕。 業者也透露,台灣觀賞魚外銷除了原先的歐洲市場外,因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商機也逐漸拓展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當地民眾最愛的就是大紅色系的魚種。業者林義川說:『(原音)東南亞缺紅字系,像是大紅袍,它們那邊沒有什麼紅色系魚,紅色系魚在那邊比較有市場。東南亞喜歡紅色,大陸也是,比較喜氣,但他們做不到這麼紅,這也是我們花了好幾年,4至5年左右,國外拿到魚種之後,回來再做雜交純化。』 漁業署也表示,由於全球觀賞魚市場龐大,每年可達150億美元的產值,不少業者也利用台灣的原生物種及生物多樣化的特性培育,未來說不定連保育魚種櫻花鉤吻鮭都可透過科技成為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