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短片展6部新銳導演作品 涵蓋類型多元議題 【涉己新聞】

悠揚歌聲飽滿渾厚、娓娓道來,鄒族藝術家杜銘哲回到故鄉阿里山,追溯父親杜孝生醫師當年遭遇白色恐怖、出獄後噤聲,一直到恢復傳統姓名的坎坷心路。

《voyu》導演黃聖鈞表示,「去讓台灣更多人知道說,其實在白色恐怖裡面也有這樣的一個家族的悲傷,其實是沒有在轉型正義上擁有更多討論的。」

爬梳台灣當代史、人權與族群議題,細膩動人;《吹得到海風的地方》同樣也是探索父祖輩傷痛。

以第一人稱視角,從高雄搭上末班「臺華輪」,駛向澎湖外公家,透過與母親、鄉親的對話,一點一滴揭開外公離世前的心情和謎團。

《吹得到海風的地方》導演陳韶君認為,「也許不一定結束,是那麼悲傷的事情這樣,也許我們也可以尊重,他想要結束的這個想法。」

《肉人-精神病人的時間》導演從同樣身為病友的心情出發,用參與觀察式的拍攝手法,和被攝者密集相處,一起面對症狀與生活難題,希望讓觀眾更同理病友的世界。

《肉人-精神病人的時間》導演少凡說:「這群人他們有點像是掉落到這個社會外面,他們是非常需要被其他人努力的接住。」

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蕭丁毓表示,「董事會我們特別有所謂的3年特別預算,目的就是希望能拿到更多的資源,繼續讓各位去投入你們的心血、智慧還有創意。」

「2024觀點短片展」6部新銳導演作品,類型涵蓋家族情感、白色恐怖、身分認同等課題,展現多元。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出身皇室又是導演世家 泰導演絲瑞卡隆新作聚焦毒品議題
公視特約導演鄧卓儒 赴理大拍攝途中被捕
原民導演拍紀錄片 盼喚醒原民土地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