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台積電主題投資只是開端!打入8兆半導體藍海,供應鏈廠如何跟著進補?

最近1年多來台股的大翻身的發動機,不外乎是由AI所帶來整體高科技產業的大爆發,以20億美元市值以下的中小型股來分析,台股20億美元市以上的中大型股,已從2年前的100家上下,大增至140家左右。

寛量國際一向以20億美元以下的市值企業為研究主軸,我們花了半年的深入訪查後,在今年1月公布了一份半導體供應鏈產業研究報告:預測到2033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市值有望自2023年的247億美元成長10倍,來到2,577億美元(約新台幣8.3兆元)。這是台灣第一份針對以台積電為核心,加上其他49家台灣上市櫃半導體供應鏈業者的分析而得出的研究。

統計2022年這49家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營收總和約為170億美元,我們估算其來自台積電的營收,僅占同年度台積的成本(不含折舊)與資本支出總和的10%。

根據台積電於ESG官網公布的2030年供應鏈產業在地化升級目標,以及市場預估台積年均15%的長期營收成長率、53%的長期毛利率目標和5%的資本支出年增率等假設,我們估計到2033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來自台積的營收,將占台積的成本(不含折舊)與資本支出總和的49%,換算供應鏈總營收將達860億美元,我們保守估計以3倍的營收/市值比計算,2033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市值,將增長至2,577億美元,顯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在資本市場上的潛在長期投資價值。

這49家半導體供應鏈公司多為20億美元市值以下的中小型股,不具國際資本市場知名度,外資持股比率中位數僅7%,還不到台積電75%外資持股比率的1成。

為了向國際投資者展現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長期投資潛力,我們今年以具體行動來支持我們的研究結論,連續2個月舉辦線上(QIC Semiconductor Corporate Day)與實體的國際會議(The 15th QIC CEO Week in Singapore),引起全球投資人的廣大迴響。

光是3月,共19家半導體企業參與我們舉辦的半導體日線上投資論壇,即吸引超過130家國際投資機構參與,完成超過650場人次的會議。會後我們收集全球投資人對公司及產業的第一手意見反饋。我們不僅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研究範疇,自原本的49家公司擴展到80家以上,未來更將持續發表更多相關研究,帶領更多的公司以打群架(Together We Are Strong)的方式,橫跨歐美與亞洲地區,吸引國際資本市場的關注。

「台積電主題派對」只是序曲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台積電供應鏈形成的主題投資,僅是這些公司的序曲。

隨著台積電3奈米技術量產及2奈米以下的研發計畫,供應商需要快速建立從備料、生產、出貨至技術服務的執行策略與資源布局,對每一家供應鏈公司的資本結構和資金需求將持續增加。舉例來說,某家供應鏈企業的本益比達到2024年市場預估盈餘的35倍,其中半導體事業相關營收占到30%,表示其半導體事業的單獨本益比可能高達50倍2024年的預估盈餘。

我們觀察已有公司經營層開始評估,將半導體事業從原本的業務中分拆出來,或是進行現金增資與投資併購。因此,我們預期這些供應鏈企業將開始運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應對未來產業的變化,確保其市值的長期成長:透過現金增資或將半導體事業分拆上市,以增加資金來源和提高企業價值。通過併購或少數股權投資,形成產業聯盟,進而在台積電供應鏈中形成更強大的子供應鏈。

台積電 圖/邱品蓉攝影
台積電 圖/邱品蓉攝影

新創更難在供應鏈出線

台積電將逐步建立類似汽車業與航太工業的供應鏈分層制度,以更有效地管理供應鏈,促進供應鏈夥伴的有序成長和永續發展。本地供應鏈企業和國際中小型專業半導體公司,將開始評估策略合作或投資,以快速取得更先進的技術和拓展國際業務。

未來在台積電供應鏈中建立新創公司將更加困難,因為這需要穩定現金流和累積資源,以對接台積的經營模式與企業文化,方能取得供應鏈的先發資格。第二代新興經營者將在台積電供應鏈的培養過程中脫穎而出,他們可以利用第一代創業家積累的技術經驗和資源,依據台積提供的長期指引,準確且有效地設定和執行企業的長期成長策略,從而實現家族傳承。

總結來說,在華人歷史上,我們從未見過如此世界級的產業發展歷程:能在不到2小時的車程內,由不超過50名最終決策者所組成的同文同種供應鏈團隊,高效地完成世界級產業鏈的建置和決策,這是華人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也彰顯了台灣企業前瞻布局與策略執行的卓越能力。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