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技術宅拯救世界」能行?代表人物馬斯克,憑什麼影響政治、宗教領域?

作為最後一次的《數位時代》雜誌專欄內容我思考了一下,決定分享一個我對未來5年全球內容產業的一個概念性預測來表達這段時間以來對於《數位時代》及其讀者的感謝。

讓我開宗明義地說:本文並不是要梳理日本宅文化的發展史、更沒有要討論日本殺人魔宮崎勤或《電車男》以來社會大眾對於宅的理解變化,而是試圖分享我最近在日本和歐美的案子研究中此一形象的轉變,而此一趨勢有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擴大或發酵,並對產業需求產生影響。

首當提到「宅」(OTAKU)這個詞彙時會有一些不同的印象,但大致來說在早期提到這個族群或這類指稱時,或多或少會有一個最大公約數:例如不善言辭交際、缺乏社交、較少或沒有異性朋友、個性孤僻、外表不修邊幅等;在歐美語彙中也有類似的詞彙,如 geek、nerd、 mania 等,雖然嚴謹的區分定義不同,但基本上都映射了一個類似的形象:聰明、對某個特定領域或主題有高度的熱情與專業知識,願為其為投入無比的時間與心血。

而「技術宅」一詞則可能因為「技術宅拯救世界(Tech OTAKUs save the world) 」口號廣為流傳而被人知曉。這是全球知名遊戲廠商米哈遊的公司標語,更有一個與此連結的目標:「2030年,打造全球10億人願意生活在其中的虛擬世界。」表面上來看,「技術宅」是「技術」加上「宅(男/女)」的組合詞,更泛指擅長電腦編程、理工科系出身的宅人,若然則和前面的傳統定義有何不同?為何要刻意凸顯「技術」一詞?

最大的差異有二, 其一是自我定位由外發到自發。其二是自我能動性的大幅度向社會邊界擴張。

虛擬偶像(VTuber)近年來蔚為風潮,其中掌握全球最大品牌 hololive的日本公司 COVER 社長谷鄉元昭(一般網路稱為 Yagoo)可謂是技術宅的代表。COVER 最早是一個提供擴增實境App的純科技公司,但他從早期預錄好的「絆愛」影片感受到「中之人(VTuber背後的操作人)」與真實世界觀眾互動的商業契機,最後轉變成為今天全球的虛擬偶像經紀公司。之前谷鄉元昭在訪談中提到VTuber和此一產業的未來前景發展時,他也恰好舉了上面的米哈遊為例,並揭櫫了和米哈遊相似的圖景:對現實世界有更多互動、更有影響的虛擬娛樂。今天或許大家虛擬偶像視為一種茶餘飯後的消遣,但在以日新月異技術為基礎靠山的前提後,未來或許不只是一個打發時間的娛樂。

HOLOLIVE 圖/Hololive
HOLOLIVE 圖/Hololive

換言之,正如學者大塚英治、岡田斗司夫所言:過去的「宅」其實雖然具有高度專業,但他們並不希望外面的人知道或理解他們。即使擁有超高度的技術和專業,也不打算推廣,只希望在自己的領域小圈子裡面安適舒服就好,並只和自己同類人討論分享;而今天「技術宅」,則刻意地希望把自己的這份領域傳播出去、讓大家都知道我們這群人存在。例如過去穿角色服在街上走是不被COS圈認同的,甚至會覺得很丟臉,但現在也愈來愈多人刻意在一般街上 cosplay,進而宣傳此一文化。

或許一個實際影響力更大但有爭議的例子是馬斯克(Elon Musk)。

鋼鐵人馬斯克就是特例

我認為近年來對馬斯克評價的兩極化或許最大的原因在於,馬斯克的言論或行為開始侵入了一般屬於政治評論家、宗教人士、媒體記者或的領域專業範疇,並使用自己在專業技術領域的成功標準去影響一般世界邏輯。在之前關於以色列的推文爭議中,他後來接受紐約時報的訪問時有段話十分有意思,主持人問他:「是否會因為你在汽車、太空產業的決策成功,使你覺得你也可以把這套做決策的方式放到國際政治領域上?」這問題彷彿在說:「因為你在科技理工領域的判斷是正確成功的,所以你的判斷放到人類政治上依舊是有效的?」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連結 C.P. Snow在《The Two Cultures》乃至於蘭克(Ranke)史學數百年來科學和人文的一個發展爭論,整個西方社會知識分子的生活被分成2種文化,是對解決世界上的問題是一個重大的障礙。而馬斯克沉思了一下說:「我覺得我是對的」,現場大笑。我看到這個訪問時,馬上浮現「技術宅拯救世界」這個標語,一名玩著《艾爾登法環》、擁有全球資本和專業技術的當代鋼鐵人想要改變世界。

馬斯克 圖/網易科技
馬斯克 圖/網易科技

受限於篇幅難以在這邊詳細討論,但總結來說:技術宅並不是一個口號或公司標語,可能是當代科技發展和資本主義交互影響,更是在現實世界政治與國際外交多矛盾下被環境產生的族群。

之後未必會叫「技術宅」,叫什麼名字也不重要;而是過去在英、中、日文世界中,帶有貶意這些「指稱」,正從內向消極轉變成為外向、積極性(甚至帶有侵略性)的指涉。並以各種最吸引人的高科技和網路服務為吸引力,淡化公私領域的分界與個人公眾能力的再調整。

最後,祝福《數位時代》的所有的同仁和讀者。新年快樂,健康平安。用一句動漫遊戲術語來作結「為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而奮鬥!」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