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無線充電三難關 慢醜、不互通

工商時報【吳筱雯】 無線充電應用在手機上看起來很炫,但其實這已是發展多時的老技術,家裡用的電動牙刷、風靡美國的某牌電動洗臉刷,都是無線充電,但為何無線充電應用在家電產品上毫無窒礙,卻遲遲無法在手機領域上快速普及? 首先,牙刷、洗臉刷這類家電產品的電池容量都很小,就算充電再慢24小時之內都可充飽,而且人一天洗臉、刷牙才兩次,每次可能花不到兩分鐘,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充電。 不過手機不一樣,現代人用手機的時間動輒高達18個小時,為了延長電池續航力,現在Android手機電池容量隨便都超過2,000毫安培,如果透過無線充電想把快沒電的手機充飽到20%的最低安全程度,無線充電的速度跟烏龜爬差不多慢,且手機還得靜置在固定位置才能充、也不能邊充電邊使用,這誰受得了? 無線充電是透過線圈進行磁感應,所以金屬的屏蔽效應就成為障礙,也因此,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無線充電智慧型手機幾乎都是塑膠殼,現在流行的一體成型金屬機殼不是完全不能內建無線充電線圈,只是非常考驗手機業者的研發能力,等於變相限制手機業者對外殼材質的選擇,也因為多了個線圈,以目前技術來說,手機將無可避免地變重、變厚,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會有影響,都會讓手機業者對採用無線充電三思。 另外,目前光是手機的無線充電標準就有3個:WPC的Qi、PMA、A4WP的Rezence, Qi雖然得到包括宏達電、三星、微軟等最多手機品牌業者的支持,然而PMA卻與金頂電池聯手搶下美國星巴克店內免費無線充電商機,由於每種標準之間並不互通、也難共存,在各標準之間沒拼個你死我活、定於一尊之前,無線充電要普及有其困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