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當AI取代人類工作,我們如何做個溫暖的「智慧工人」?

因應未來的全球經濟局勢和科技發展,特別是AI時代的來臨,新貧富差距將無可避免。過去的財富累積是建築在土地、資源、生產、貿易等手段,所以有人會說含著金湯匙成長的富二代或是嫁/娶富貴人家,可以少奮鬥20年。而未來的世界,數據為王,人工智慧(AI)的普及時代,數位新貧階級、資訊不對稱、贏家全拿等問題將席捲全球,成為另類「共產主義」醞釀的溫床!

筆者希望藉由這個專欄,提出3個角度的觀察與呼籲:即「思辨」、「體驗」、「溫暖」做為因應對策,給年輕的學子和剛進入社會的朋友、事業有成的主事者和資源分配方,還有負責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的領導人和團隊參考。

思辨〉將決定AI的「道魔消長」

思辨是AI時代的特色與核心差異化能力,也是分析、評估和推理的能力:如何識別和澄清問題、如何收集和評估訊息、如何分析論點、以及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如何判斷訊息的真實性、分析訊息並做出決策,同時嘗試質疑自己的假設,並考慮不同的觀點。這些都是思辨力的延伸和自我考驗。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AI可以用來打詐,讓不法之徒在過程中迅速的被發現並繩之以法。但是有時AI也可能嚴重侵權而不自知。這時候,人的思辨力將決定未來AI發展模式中「道」與「魔」的消長,以及形塑工具本身的「安全性」與「正確性」 。

體驗〉利用3種實境練習「提問」

教育結合新的數位科技,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因應而生。比如利用VR/AR/XR技術在學習過程中增加更多互動式、可身歷其境、能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工具。教育的本質和目的不再僅是上課、作業、考試、升學的流程,更多的是「體驗」社會的型態以及知識的多元流通和互動。隨著生成式AI的迅速發展,懂得如何問問題(prompt)將會比知道問題的答案更重要。

跨領域思維和內容(比如語言、文化、美術、歷史)的結合,對教育體系中的專科老師,將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衝擊。教育場域的選擇(教室/戶外、虛擬/元宇宙)和過去追求高學位本身的重要性將被重新思考,而行之多年的考試和升學制度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受到全面的顛覆。

VR 紅衣女 圖/shutterstock
VR 紅衣女 圖/shutterstock

同樣的,在企業經營管理或是工業製造和成本效益上,AI的應用將大幅提升生產力(productivity)。過去專案經理 (PM, Project Manager)是常見的工作職務,從產品/服務的定義、開發、生產、品管、市場、定價都是其負責的範圍,最重要的莫過於與「通才」和「專才」的交流激盪以孕育更好的產品價值和提高企業競爭力。如今,隨著AI的快速學習能力,導入自我更新優化的生產力將不斷提升,而PM需將精力專注在其結果的合理性和與相關遊戲規則(如ESG、勞動法規、隱私保護等)的與時俱進,才能避免一味追求高效或低價,而失去人性與體驗的意義。

資訊科技使用的工具從早年ERP-CRM-SCM等,到日新月異的AI工具(如機械學習、大數據、大型語言模式(LLM) 或是多模 (Multimodality),數位時代的AI化已經全面進入到人類新一波文明的視野,AI也被視為是透過大數據的運算力所實現的新型溝通語言。體驗是一種感覺,人性的表現,更是文明社會的基礎,而非僅是冰冷的模型。

溫暖〉做有熱情的「智慧工人」

我們捫心自問:現代社會有多少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如果人們生活無慮同時有選擇時,即然AI已可取代並且勝任大部分的工作,還有多少人會去工作?什麼又是工作的意義?當那天來臨時,找尋有溫度的工作,有尊嚴的工作,有熱情的工作,才是人工智慧和智慧工人 (intelligent workers) 的差異!

當影像科的醫師不再需要判讀照片中的結果時,能給予患者的關愛和幫助也許更多;當老師們不再需要出考題改考卷時,有更多時間傾聽學生的心聲;當自動駕駛已普及時,司機會不會成為旅遊的伴侶和移動辦公室的同事呢?

對於少數(也可能不一定是少數)因為AI而取代其職務或原本提供價值的勞動力,社會的隱形成本(貧富差距、資源分配不均等)將隨之而起。基本收入保障(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 如何實施,經費來源、價值體系的討論等,也是人性溫暖「民胞物與」的展現。

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需要更珍惜,對環境污染與地球暖化則須盡力避免 (將來大量仰賴AI應用所需的運算能耗,目前還沒有完善的解方)。保有永續的生活態度,減少浪費降低碳排放,是大愛的精神,也是文明的延伸。

「科技始於人性」是過去紅極一時的手機大廠Nokia的廣告詞,緣自「 Connecting People」。未來的世界,期待人性將重新定義科技,讓思辨、體驗、溫暖的人文元素引領AI時代前進吧!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