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觀察台灣新創闖美:想被投資者看重,「團隊素質」是致勝關鍵

台灣在美國洛杉磯—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科技組與國家科學委員會台灣科技創新基地(Taiwan Tech Arena-TTA,台灣科技創新基地)首次合作,2024年1月13日在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舉辦 TTA Roadshow at Los Angeles ,吸引超過35家台灣科技新創公司來到洛杉磯與南加州主流創投、天使投資人及新創加速器進行交流。

此次活動舉辦於帕薩迪納山上一個相當偏遠且美麗的地點。我本人居住於帕薩迪納,即使開車也需花費15分鐘才能到達。因此,台灣團隊萬里迢迢從台灣飛來,並經過拉斯維加斯的 CES 消費電子大展,真是不容易。這讓我感到,他們一定做了充分的準備,因而我抱有一些期待。

台上3分鐘,考驗臨機應變力

新創公司的簡報採用3分鐘電梯陳述(Elevator Pitch)的形式。現場看來,有些團隊僅有3分鐘時間,卻準備了15張幻燈片,顯得過於匆忙。主持人事後告訴我,他必須中斷許多超時的演講者,這令人感到惋惜。此外,一些團隊的回答並不切題,還有些團隊僅專注於表達自己的需求,未能有效回應投資者提出的核心問題。

但總體而言,我觀察到台灣的新創公司已不再只注重技術創新方面的進展。他們現在能夠清晰地闡述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他們的產品或服務如何運作,團隊介紹和背景也講解得很清楚。然而,在商業模式、進入美國市場的策略、對國際競爭的了解分析及財務預測方面(包括 KPI、成本和規模等)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深化。儘管如此,這些進步仍然值得驕傲和欣慰。

在後半段的陳述環節中,投影設備突然出現問題,導致所有的投影片無法顯示。有些團隊因此開始支離破碎地發言,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於在有投影片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產品和想法。再加上語言障礙,使得情況變得有些混亂。只有一個團隊,他們不慌不忙地走上台,然後用非常簡潔的陳述,清楚地描述了他們要解決的問題、產品的特點、差異性、知識產權、應用領域,以及他們對資金的需求和下一步的計畫。他們的表達非常清晰,完全不需要依賴投影片。

shutterstock_523875844_presentation_man_speak.jpg 圖/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_523875844_presentation_man_speak.jpg 圖/shutterstock

當這位陳述者結束後,下一組團隊介紹了一款與前一組非常相似的產品。我迅速提問:您的產品與前一組有何不同?但這組團隊僅著重介紹自己的產品,未能詳細說明差異性。然而,前一位陳述者在活動結束後私下找到我,並詳細、有條理地解釋了他們產品的獨特之處以及與其他產品的差異性,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這讓我印象深刻。

當活動結束後,我與其他參與活動的創投伙伴一起坐下來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共同回顧我們觀察到的各個團隊的表現。

技術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

我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那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團隊,他們的表現仍然歷歷在目。在進行3分鐘的電梯陳述時,首先,他們必須隨時準備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應對。其次,他們要善於傾聽,準確理解創投提問的內容,並能夠迅速、有效地回答和跟進。最後,他們需要明確自己在整個市場中與他人的差異性。

在2023年,對於新創公司來說,尋找資本是一項挑戰(AI 領域除外)。除了需要展示增長潛力,技術人才更加重視公司的成熟度和盈利能力。不過,團隊的素質始終是投資者最看重的因素。我非常高興在2024年初,已經有許多新創公司,跨出舒適圈,來到美國,努力加強網絡和人脈,以及與潛在投資者和行業專家進行溝通,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但無論如何,團隊本身的質量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即使是AI 相關的新創,也會被創投檢視,是否只是個薄層(thin layer)?團隊知道如何快速轉變(pivot),找出核心價值嗎?

在從活動返回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回想著這些新創公司,他們一個個都充滿了熱情,讓我內心感到非常開心和興奮。台灣的新創來到美國,實屬不易。但是,如果想在2024年尋找資金並取得進步,就必須保持敏捷(agile),隨時準備好(always ready),並能清晰地表達(articulate)您的計畫。這樣就能為您創造出更多的機會,找到您的伯樂。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