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30年 集遊法公投法還未修法

【記者張健/黃緒生 台北綜合報導】台灣解嚴30週年,內政部長葉俊榮16日凌晨在臉書發文指出,反思民主轉型30年,台灣調整得如何?他希望集會遊行法、公投法修法都能在今年完成。

葉俊榮凌晨在社群網站臉書發文指出,「解嚴30週年的今天(7月15日),天氣酷熱,宜蘭童玩節民眾聚集,又適逢暑假星期六,許多路段出現車潮」。想著,民主轉型30年,台灣調整得如何?台灣的公民社會活絡,人民自由獲得高度保障。但還有許多關鍵性的基礎結構還沒完成。

回想起30年前的那個暑假,葉俊榮說,他留在耶魯法學院趕寫博士論文,從家鄉傳來解嚴的訊息,誓言趕快完成學位回台灣。隔年回台大法律系任教以來,幾乎與台灣民主化的歷程緊密結合。除了憲政改革外,核四、五輕、六輕的設廠爭議;人團法、資訊公開法、行政程序法、集遊法和公投法這些立法爭辯,都參與不少,也寫了許多。

葉俊榮指出,今年內政部推言論自由日,期待在解嚴30週年反省言論自由在台灣的當前挑戰。改變人團法的社會團體法、合理建構政黨政治的政黨法,以及集遊法修法、公投法修法,都希望能在今年解嚴30週年完成立法。2017/7/16

解嚴30年 社運發展催生政府政策

【記者黃緒生台北報導】台灣解嚴30年,社會運動與民間社團蓬勃發展,甚至透過社運促使政府立法或修法,保障人民的安全、權利,讓台灣走向更民主化社會。

今年為解嚴30週年,回顧這30年來,台灣的社會運動與民間社團蓬勃發展,公民力量茁壯,越來越多民眾走上街頭,表達訴求,爭取權益,不少法案是因社運所產生或修正。

社團法人台灣樹人會常務理事潘翰聲16日指出,集會遊行法的修正、公民投票制度等,都是透過社會運動爭取來的權利。潘翰聲說,台北捷運在台北市興建時將興建過程中產生的廢土,隨意傾倒在台北縣(現在的新北市)的五股一帶,1993年時環保團體就從新北市遊行到當時的台北市政府的所在處大同區。

潘翰聲表示,當年新北市核准遊行,但台北市不准,因此遊行隊伍過了淡水河後,就瞬間成為非法集會。但當時環保團體仍堅持繼續遊行表達其訴求,後續也提出釋憲。

「大法官當時就宣告集遊法部分違憲」潘翰聲說,當時集遊法就因此修法,這就是很經典的因社運帶動修法的案例之一。至於解嚴初期跟現在的社運有何不一樣的地方,潘翰聲指出,社會運動的走向有激烈化趨勢,因為外界聲音在政治部門沒有代表力量。他說,未來的社會運動相信會以成立政黨等方式,向政府發聲。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也認為,社運近幾年的議題多元,從過去的經濟、弱勢,到現在的跨性別議題等,直接或間接影響政府政策或法令。例如彭婉如事件後,促成「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通過;社運關心性別平等,催生「性別工作平等法」等。

紀惠容強調,現在的社會運動是議題較為多元,表達方式也較有創意。過去的社運議題,都跟整體政治結構有關,而現在的較為細化,關心土地、移民、移工等有利益衝突的議題居多。2017/7/16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