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72年 南管社團鳳鳴社復社

鳳鳴社舉辦「與神同行」活動,以邊走邊唱形式,至各廟宇參拜。 (記者林雪娟攝)
鳳鳴社舉辦「與神同行」活動,以邊走邊唱形式,至各廟宇參拜。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曾是府城知名的南管音樂社團、解散七十二年的「鳳鳴社」,二十八日舉辦「架棚復社」與「與神同行」儀式。社長王國清表示,復社不只是恢復藝陣,而是成立文化社團,日後將以走唱形式,將傳統文化扎根,文藝復興。

鳳鳴社「太平歌」屬南管音樂,昔日為大銃街元和宮四大軒社之一,七十二年前在團長王生過世後解散。古意唸歌團團長羅士哲和王生曾孫王國清熟識,發現王家妥善保存當年文物,王國清也有意復社,去年和同為台南塾友人、商滿生紀念館負責人商毓芳合作招生,令人訝異的是,包括耆老、其他館閣、成大學生、劇場者等不同世代、年齡層都前來學習。

鳳鳴社舉辦「與神同行」活動,以邊走邊唱形式,至各廟宇參拜。(記者林雪娟攝)
鳳鳴社舉辦「與神同行」活動,以邊走邊唱形式,至各廟宇參拜。(記者林雪娟攝)

翻閱舊報紙,曾報載鳳鳴社得獎歸來新聞。商毓芳說,在清乾隆年前,平定林爽文事件後,當時十餘人獲釋,安置在總鎮署衙門鎮北坊水仔尾一帶,後發給丐首戳記,並賜匾額「天子門生」,以鄭元和為宗師,後成立音樂陣頭,只歌不舞,多稱「太平歌」。

根據資料,太平歌為民間小曲,原為丐歌一種,屬文陣類;商毓芳說,若稱南管為皇樂,邊走邊唱的太平歌,可說是南管中的通俗流行樂。

解散七十二年的鳳鳴社復社,所有人大合照紀念。(記者林雪娟攝)
解散七十二年的鳳鳴社復社,所有人大合照紀念。(記者林雪娟攝)

王國清表示,目前全台太平歌團屈指可數,復社之後,不定位為藝陣,將不定期以走唱方式,將傳統民俗文化帶回公廟、並融合當代,唱出台南文化。

元和宮主委王炳元也相當支持,強調鳳鳴社承接民俗、推展文化,也將和推動「大廟興學」的朝皇宮交陪,共推廟宇就是學堂。

鳳鳴社社長王國清展示置放樂器的籮筐,距今近百年,保存良好。 (記者林雪娟攝)
鳳鳴社社長王國清展示置放樂器的籮筐,距今近百年,保存良好。 (記者林雪娟攝)

鳳鳴社復社,由鼓開路,在守護神見證下,所有人沿路參拜開基武廟、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大士殿、忠澤堂、開基天后宮,前往大銃街元和宮,宣告回到公廟、走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