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馬英九「不統」與「一中各表」

「海峽評論」5月號刊登載前總統馬英九寫的「不統不是反對統一」,文中說明「不統」是指「我總統任內不談統一」,而不是反對統一。照此邏輯,那「不獨」豈不是指「我總統任內不談台獨」,而不是反對台獨?

馬前總統曾在國民黨主席任內宣稱「台獨是選項」;當選總統後,不採納支持者提出恢復「國家統一綱領」的建議,卻迫不及待地宣布「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如今又力倡「一中各表」,這三種主張相互關連、呼應,然皆欠缺合法性及合理性,凸顯未能遠謀,不切實際。

「統一」是中華民國憲法、國民黨黨綱的靈魂,中心思想與既定目標。身為總統、黨主席,應時刻牢記此一神聖使命,精心策劃,領導國人早日完成。豈可藉由他說的「憲法沒有設定統一的時間表」,即可任意暫停或無故拖延?這「不統」說法顯然違背憲法、黨綱的基本精神。

據相關資料,當初「九二共識」即「一中共識」,僅指「同為炎黃子孫、祖先留傳領土的一個中國,在此基礎上謀求統一,反對台獨」,涵義極其單純,根本未談及其他政治議題。當時大陸並不同意「一中各表」,因與「九二共識」有矛盾。李登輝硬說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暗合其心中的「一邊一國、兩國論」,與美日的陰謀「可為中國統一設下障礙」。雖對岸將此「模糊獨台」的「一中各表」一直低調對待,但這和民進黨的「台獨」路線相近,對岸今後恐難再表「尊重」。

洪秀柱選總統時的「一中同表」政見,是要兩岸同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的事實。後來柱姐也認為超越,不合兩岸「只談事務性議題」的默契。現稱的「一中同表」即指當初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而「一中各表」是台灣單方表述中華民國的存在,也不現實,且不符「九二共識」。馬英九卻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在國家統一前的主張,唯有如此,才能維持台海和平繁榮的現狀。

馬英九的說明似嫌牽強附會,格局窄小。馬政府時兩岸能和平發展經貿,當歸功前副總統、黨主席連戰2005年訪陸的破冰之旅,為兩岸搭好了橋。

習近平主席講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即是「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一中同表」,符合兩岸各自憲法。馬英九竟稱,「如果改為『一中同表』,國民黨內部一定分裂,那才是真正的分崩離析的開始」。這並未經實施證明,是無根據的臆測。實則表了25年的「一中各表」,才導致國民黨離心離德,墮落沉淪和迷失方向,幾乎成了民進黨的附隨黨、分身。

藍營很多人不贊同「一中各表」,只有臥底的藍皮綠骨者才力挺。兩度喪失政權的國民黨,至今仍執迷不悟,近日表現實令人民大失所望。應汲取教訓,勿再為私利內鬥,務必促進團結,改弦更張,堅決走「一個中國」(一中同表)的康莊大道,才能振衰起弊,再讓民眾支持。

若按兩岸都可「一中同表」,深化經貿文化發展,將可分享「一帶一路」、RCEP紅利。時間站在大陸那一邊,愈早與對岸談統一,條件愈有利。

鄧小平時代就說過,只要台灣有統一的誠意,什麼都可以談,慢慢談,再等50、100年也無妨。台灣可保留軍隊、國旗和現有體制。似乎暗示以邦聯架構,展開商討統一。筆者希望能成立「大中華國協」,歡迎蒙古、新加坡參加,共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