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水電短缺!持續半導體 稱霸AI 考驗台灣能源政策

台灣成為世界半導體強國,未來的AI供應中心,外媒卻警示台灣面臨電力短缺、動輒缺水等問題,給晶片製造商帶來麻煩,AI資料中心運作高耗水也將是個問題。台灣能否撐得住晶片大廠及AI供應鏈,關乎水、電能否充足供應。

美國財經媒體《CNBC》引述台灣當地媒體資料,指過去7年的時間,台灣發生了3次規模較大的停電,過去1年內則有一系列小規模的停電,北台灣今年4月更發生在3天內停電多次的事件。更指台灣有超過97%的能源依賴進口,主要是煤炭和天然氣,會使台灣很容易受到能源供應中斷的影響。

AI的耗能高,都需要一整個倉庫資料中心來運算,大量的水資源來幫助機房降溫。摩根大通指出,從2017年至2022年,全球資料中心的總耗水量,包括現場冷卻和非現場發電,每年成長6%,若依照目前AI資料中心發展速度,到2030年,用水量可能會要升至每天達到4.5億加侖,相當於每天需要681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來冷卻全球資料中心。

然台灣水庫有效蓄水量吃緊,如果久旱未雨或下錯地方,很可能缺水危機頻傳。每年春夏之交總會出現缺水問題,今年則在4月下旬拉起警報。根據經濟部水利署即時資料,包括供給北台灣民眾用水的石門水庫、供應新竹科學園區的寶山水庫等多個水庫有效蓄水量已亮起紅燈。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指出台灣面臨能源短缺,更重要的是電力短缺。部分原因是電網老化,但主要原因是台灣電價過低造成。也有專家認為AI也有可能是找到節能方法,甚至預測AI能在未來4年內,可以幫助大樓減少15%至25%的用電量。

許多大型AI資料中心的企業如微軟、Google及Meta,設定目標在2030年之前藉由灌溉設施或復原濕地,訓練大型AI模組找尋氣候解方。臺灣能否解決電力、水源短缺問題,持續供給AI、半導體撐起全球產業,現在得積極找到解方。

更多品觀點報導
蘋果加入AI行列!法人看好iPhone換機潮 建議半導體ETF買黑不買紅
《聰明理財大小世》黃世聰解析雲豹能源前景